鑒寶秘術

第二六七一章 還真有好貨(2/2)

    曆史上一個綿延時間很長涉及區域很廣的產區,生產狀況是非常複雜的,試圖輕易總結出一個規律,是困難的。

    所以,麵對考古出土的,市場上出現的種種越窯的高端產品,如何準確的區分到底是不是屬於“秘色瓷”,嚴格的定量的界限到底在哪裏?

    還是有很多模糊的區域的。

    但是生意人,總是希望快定性,想盡辦法把手裏的貨往秘色瓷上靠,各種商業利益裹挾學術,於是種種醜態就這樣出現了。

    但是這件東西,是典型的五代北宋越窯的高端產品,但是不是越窯最興盛的巔峰期呢?

    未必。

    越窯進入唐代,逐漸進入它的黃金時期,到了晚唐,也就是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那類秘色瓷,達到了它的巔峰。

    這是行家們把各個時期的產品擺在一起,比較它們在造型氣度,胎釉質量上的差別,而得出的結論。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而這件寶貝,是越窯最後的輝煌,五代北宋時期的精品。

    再往後,到了南宋,越窯的青瓷就不行了,被南宋龍泉窯取代了。

    這樣的東西,市場上還有很多,江浙有眼光運氣好的藏家手上也有類似的,但這種器型的,還真沒見到比這件好的,但其他時期其他類似的越窯精品,還多得是。

    關鍵是價錢吧。

    這個市場藏龍臥虎,因為政策的原因很多都不張揚不透明罷了。

    在歐美尤其是日本的館藏,國際的大拍上,這類的東西,一直都是傳統實力品種,一直都不便宜。

    而至於詩歌中“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這樣的句子,古玩行裏最多見,其實多是一種文人式的yy罷了,未必都有那麽好的,對不?

    就比如偶們的茶聖6羽對唐代南北茶具的評價“邢窯如雪越窯如冰”又如何邢不如越之類的……

    也是一種文人式的片麵的概括,他未必了解當時全國各地各大窯區真正的生產狀況。

    而且,古代工藝美術的每一種每一類都是這樣——有極少部分工藝質量很高,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的藝術品,而絕大部分是意義不大的實用器。

    那些讚美的詞句,聽聽罷了。

    就如這件茶盞,或者茶碗,如果它不是放在蘇省博物館作為鎮館之寶,或者放到別的博物館裏麵進行展覽,大家也未必覺得它如何美麗了,對不?

    如果它不是值那麽多銀子,大家也會覺得它如何寶貝了,對不?

    隻有極少部分的玩家會放棄一棟豪宅而選擇一個盞盤的,當然這些人也希望大家都去選擇豪宅而不是盞盤,這樣就可以花更少的代價獲得愛物了。

    沒想到這子手裏頭還真有好玩意兒啊。

    其餘幾件,也都是越窯的精品。

    盡管加起來可能不值一億,但是張元心裏頭已經滿足了。

    戴維斯這個人,跟他沒有什麽深仇大恨,狠狠宰這子一刀也就是了。

    反正這家夥就是個醜,全當是自己廣告裏的負麵人物吧。

    不過他剛想這麽的時候,這子居然心翼翼地從一個皮包裏麵取出了一件東西。

    “算上這個,應該值一億了吧?”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