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七零章 所謂撿漏(2/2)

    撿漏?是越來越難了。

    那麽,什麽是撿漏呢?在地攤上淘個寶就是撿漏嗎?

    如果真是這樣的撿漏,那隻怕除了張元這種人,還真沒幾個人能遇上。

    把撿漏的目標放到這上麵,搞不好一輩子也遇不到。

    李明光老師理解的撿漏讓張元感覺很有意思。

    舉個例子吧:

    5,6,7年的時候,中國古代陶瓷中的唐宋陶瓷這個大類的市場,陷入了低穀。

    歐美人不買了,香港人不來了,國內的收藏市場雖然風風火火,但都在瘋的是明清官窯。

    唐陶宋瓷?

    沒有多少人懂,沒有什麽人玩。

    老一輩玩這個的藏家行家們都是8年代那一撥興起的,這會兒早已垂垂老矣,幾乎退出市場,守著壓貨,看著新興的資本市場,不知所措。

    年輕一輩的,9年代進入這行的,此刻也都想趁這明清官窯的風火賺一筆,積累一筆。

    可這次資本追逐的狂潮,是因為內地房地產市場的興起。

    這種資本,是強勁的,炙熱的,瘋狂的,行家們絕大多數都無力與這樣的資本競爭。

    可人都是買漲不買跌的。

    大多數的行家盡管知道自己能力有限,還是拚盡了全力,在周邊追逐著。

    很多有實力的同行,合夥從美國歐洲香港的二三級市場,買回些明清瓷的中檔貨,什麽康熙的青花五彩,清中晚期的官民窯等等,提供給國內瘋狂的市場。

    別以為古董都是外流。

    這就是一撥強勁的回流,哪裏出的價高往哪裏流罷了。

    隻是這些都是玩古代陶瓷最淺認知的東西。

    老外們會把這些靚仔貨處理賣給中國人,而真的好東西,他們沒那麽輕易拿出來的。

    他們在等著你懂,引導著培育著你懂,因為你懂了以後還是要回頭跟他們買更好的,他們再在那些更好的東西上叫百倍的價。

    現在便宜點賣給你隻當是培育這個內地這個龐大的新興市場罷了。

    在這個時期,也有不少的唐陶宋瓷的精品,出現在國際拍賣大市上。

    而遺憾的是,很多9年代以來新入行的行家,懂得人,鳳毛麟角。

    因為這種代表著更高的,形而上的審美的東西,這輩的行家沒有接觸過,係統學習過,沒有經曆過它們高峰的市場。

    而有那麽幾個極少數的人,買下了這幾年出現在國際大市的這批東西。而這些人,無不有著各自的原因。

    但相通的兩點是:一是他們都是自心內的認可唐陶宋瓷,二是他們早年都在唐陶宋瓷上交過學費。

    有的是主動交的,有的是被迫交的。

    那些學費交的無比心痛。

    那些堅持的時光也無比寂寞,可這一刻,市場給了他們回報。

    再就是9年,美國次貸危機,幾場國際大拍的專場,無人出價或者價格低得驚人。

    幾件歐美大藏家流傳有序的宋瓷精品又被這幾個人以低的價格收入囊中。

    現在回頭再看,那兩次真是唐陶宋瓷百年來最便宜的時候啊。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