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四九章 古玩鑒賞(2/2)

    “那柳姑娘的眼力一定不差了。”展飛笑著插了一句。

    柳憐搖了搖頭道:“這還不能叫眼力,這依舊隻是基礎。”

    張元看了看展飛解釋道:“有些東西,能讓你安心踏實的睡去,而有些東西,則讓你食不甘味輾轉反側。”

    “聽人早年玩鷹的人,訓練成敗的關鍵就要熬鷹,不讓它睡,就耗著,甚至殘忍到在它翅膀上或爪子上係個鈴鐺,一動就驚醒,打個盹都不行。”

    “鷹是這樣熬出來的,而所謂的眼力,也是這樣血汗錢買出來,心血磨出來,熬出來的。”

    “你能熬得起,方能入得這一行。”

    展飛唏噓不已道:“這話不僅是放在收藏這一行適用,事實上放到任何一行都適用吧。”

    “嗯。”

    張元點了點頭道。

    柳憐坐在那裏沉默了片刻,而後又道:“張老師,我爹爹曾經評價我‘你還不知道什麽叫‘好’!’這究竟是什麽意思?”

    張元笑了笑道:“姑娘想聽真話?”

    “自然是真話。”

    柳憐點頭道。

    張元這才咳嗽了兩聲道:“在這個玩藏圈子裏,如果你得到這樣的評價,那真是……嗬嗬,需要好好反省反省了。”

    “哦?這話怎麽?”

    柳憐認真地問道。

    “其實相對於區分真贗,分析路份,判定年代等等,綜合評判一件物品的價值,或許需要的代價更大,需要交的學費更多,需要行的路也更坎坷。”

    張元開始將自己的經驗講給柳憐去聽。

    假如一百件唐代越窯的玉璧底盞擺在你麵前,東西都對的,都老的,但要你從中挑出兩三件值得留的,值得收藏的,你能挑嗎?

    知道該挑哪幾件嗎?

    沒有足夠的綜合閱曆和專項市場經驗,你隻能憑著直覺和表麵現象去賭,心裏是沒底的。

    你沒看過足夠多的好東西,沒看到過夠多的各個層次的東西,不知道它們都散布在市場的什麽角落,你的判斷從何而來呢?

    專家鑒定也好,行家市場買賣也好,藏家鑒賞收藏也好,這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領域。

    其基礎是理論知識和市場閱曆,科班專家往往強於理論知識,行家往往勝在市場閱曆,而藏家,則更要懂得分辨,看人比看貨更重要,國際上大藏家,都是看準了人,由著幾個人扶著走路的。

    老一輩的國寶級古器物專家,如瓷器的孫瀛洲及徒弟耿寶昌,玉器的張永昌,書畫的徐邦達等等,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早年的古董商或者古董商的學徒出身。

    但不是每一個學徒都能成為專家的,他們強在有實踐經驗更善於總結歸納,先學習前人總結的理論,然後在充分的實踐中去理會和領悟。

    不斷的思索琢磨,再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前人的理論,充實自己也給後人一個更好的指引。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