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四七章 黃金消失之謎(二)(2/2)

    人們慣以“金”來稱呼錢財,這就很有可能把當時流通的銅稱作“黃金”,而後人不察,竟以為是真正的“黃金”。

    至於西漢黃金是黃銅,張元認為缺乏根據。

    因為漢代時,金、銅的區別極明顯,漢人從沒有把金稱為銅的例子,也從無“黃銅”之稱。

    而且黃金與銅幣的重量單位和名稱也不同,秦漢時代黃金以“斤”、“鎰”為計算單位,而銅錢則稱為“銖”或直接稱“錢”,西漢時金與銅的區分是很明確的,如管理金礦的稱“金官”,管理銅礦的稱“銅官”。

    另外,是東漢黃金用於佛寺塑像塗金,當然有道理。

    佛事用金的確驚人,到西藏布達拉宮和青海塔爾寺看看便可知道。

    但問題是,佛事勃興不是在東漢而是在南北朝,東漢時佛教剛傳入不久,還不存在大興寺廟、塑像塗金問題,即使有一些寺廟使用黃金,用量也微乎其微,它不能成為西漢巨量黃金突然消失的主要原因。

    是對外貿易入導致黃金流失,事實上也缺乏根據。

    因為當時中國是商品輸出國,大量絲綢輸向西方,應該換回大量黃金才是。

    封建統治者雖然為滿足自己的奢侈需要,有時也用黃金向西域、南海各國購買奇珍異寶,但這並不常見,黃金用量不會很大,而且常常是使用軍事脅迫,逼使外國稱臣納貢而得。

    經過排除法,其實最後就能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隻有埋藏在地下這個可能性算是比較靠譜的。

    有人盜墓賊厲害,為什麽沒找到呢?

    其實關鍵就在於盜墓賊他針對的隻是墓葬而已,問題在於大量的黃金並非埋藏在墓葬之中,盜墓賊怎麽會知道呢?

    除了黃金消失之謎之外,這份資料裏還有不少涉及到國內外未解之謎的線索。

    當然針對的大多數都是寶藏。

    張元大約都看過了,很多東西都是言之鑿鑿,而且資料非常詳盡,很顯然這古賢會真得是花費了大力氣了。

    抓著鼠標在那裏坐了一會兒,張元突然站起了身子。

    從資料中就可以看出,古賢會跟很多盜墓賊都是有聯係的,他們尋找線索,然後讓盜墓賊去尋找。

    對於墓葬的破壞,比那些散兵遊勇可怕多了。

    張元覺得自己應該行動起來,走在這些人前頭。

    當然這個事兒,他還是打算跟國家合作的。

    畢竟這種事兒想要光明正大去做,隻能跟國家合作。

    而且有很多東西國家考古部門需要,他卻不太需要,比如屍體、棺槨之類的。

    他要那些東西幹什麽?

    他現在有了影子屋,隻要提前進入墓葬,將自己喜歡或者看上的東西弄到手,其餘的交給國家去掘保護就行了。

    反正這個事兒,是絕對不能讓盜墓賊去幹的。

    盜墓賊可不會去保護什麽古董文物,尤其是現在的盜墓賊,那基本上都是破壞性地挖掘。

    像裏的那種摸金校尉,現實中根本就不存在。

    任由那些人瞎折騰的話,以後真不知道還能留下什麽好東西。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