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四六章 黃金消失之謎(一)(2/2)

    昌邑王賜故臣君卿千斤。

    宣帝既立,賜霍光七千斤,廣陵王五千斤,諸王十五人各百斤,賜孔霸二百斤,賜黃霸百斤。

    元帝賜段會宗、甘延壽、陳湯各百斤。

    成帝賜王根五百斤。

    王莽聘史氏女為後,用三萬斤,賜孝單於千斤,順單於五百斤。

    莽末年,省中黃金,萬金者為一匱,尚有六十匱,黃門、鉤盾、尚方,處處各有數匱。

    可見古時黃金之多也。

    趙翼所列舉的這些黃金數量,雖然據《廿二史劄記校證》的校證者王樹民先生,有一些的筆誤,但基本上都可以在《史記》、《漢書》的“本紀”和“列傳”中找到出處,足證當時中國的黃金數量之大。

    《漢書》記載西漢皇帝賞賜黃金1多次,《後漢書》記載東漢皇帝賞賜黃金9次,兩次賞賜的黃金數量總共約為9萬斤。

    這個大約就是三百噸左右。

    這麽多的黃金直接拿去賞賜屬下,足見當是兩漢的黃金儲備有多麽恐怖了。

    試想想,現在中國敢用這麽多的黃金去賞賜下屬嗎?

    顯然不太可能。

    從史書記載兩漢皇帝賞賜黃金的情況變化來看,東漢皇帝賞賜黃金次數不足西漢皇帝賞賜黃金次數的1%,賞賜次數減少了9%;

    東漢皇帝賞賜黃金總額萬餘斤隻相當於西漢皇帝賞賜黃金總額約9萬斤的%,賞賜金額減少了98%。

    由此看來,中國古代黃金大量失蹤的時間似乎在西漢東漢之際。

    但是,分析西漢前期與後期的情況,前後也有巨大的差異。

    漢昭帝以後,皇帝賞賜黃金總額萬餘斤,隻相當於漢武帝以前皇帝賞賜黃金總額87萬餘斤的%,賞賜金額減少了97%。

    當然,漢武帝賞賜黃金數額巨大,在兩漢皇帝中是個特例。

    如果不考慮漢武帝的情況,隻比較西漢其他皇帝賞賜黃金的數量,漢昭帝以後6個皇帝在91年中賞賜黃金總額相當於漢景帝以前5個皇帝(包括呂後)在66年中賞賜黃金總額的9%。

    西漢後期皇帝賞賜黃金總額比西漢前期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可以推斷,中國古代黃金失蹤,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開始,而不是在西漢東漢之際。

    為什麽漢武帝以後中國黃金就開始大量地失蹤呢?

    對此,這份資料裏頭有幾種不同的推斷和法。

    其一,黃金被用於佛事——使黃金日少一日逐漸缺乏。

    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一《黃金》載:“宋太宗問學士杜鎬曰:‘兩漢賜予多用黃金,而後代遂為難得之貨,何也?’

    對曰:‘當時佛事未興,故金價甚賤。”

    趙翼在《廿二史劄記》卷三《漢多黃金》載:

    後世黃金日少,金價亦日貴。蓋由中土產金之地已掘淨盡,而自佛教入中國後,塑像塗金,大而通都大邑,而窮鄉僻壤,無不有佛寺,即無不用金塗。

    以下之計,無慮幾千萬萬,此最為耗金之蠹。

    加以風俗侈靡,泥金寫經,貼金作榜,積少成多,日消月耗。

    故老言,黃金作器,雖變壞而金自在,一至泥金、塗金,則不複還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