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五九五章 高仿也不容易啊(2/3)

    “沒錯,不是現在研究,明青花我覺得已經模仿得很好了。我現在成在研究成化鬥彩呢,這東西值錢,我聽父親過,而且很難模仿出色。可我就不信這個邪。隻可惜我沒有真正的成化鬥彩做模板。隻能去看網上的圖片來模仿,肯定達不到唐三彩、紫砂壺、明青花以及梅瓶的程度的。”劉大彬起初很興奮,而開始話到這裏之後就無奈搖了搖頭,顯然有點無奈了。

    “你不會是想把明朝的瓷器都挨個模仿一遍吧,貪多嚼不爛啊!”

    張元真得是對這個劉大彬驚訝至極了,這人對於陶瓷器的喜歡程度。那絕對是遠超於他的,嗯,不能這麽,不是對陶瓷器的喜歡,確切來應該是對陶瓷器的製作技術的喜歡。畢竟這子可不知道保護古董,那好端端地唐三彩和紫砂壺就被他給弄碎了。

    估計就算張元給他一對成化鬥彩雞缸杯,這家夥也敢給直接弄碎了不可。

    而且讓他不可思議的是,劉大彬竟然想把整個明代的瓷器都仿造出來,這可是非常浩瀚的一個工程啊。

    要知道,宋,元時期,瓷器以單色釉為主,到了明代,五彩,鬥彩以及各色彩釉逐漸發展和流行起來。青花瓷在元代已趨成熟,但存世量極少。經過明代的改進和創新,青花瓷才被推廣開來並成為中國明代,清代及現代瓷業發展的主流。

    也就是,整個明代,可不僅僅是青花瓷,包括五彩、鬥彩等等各色彩釉以及特色瓷器的誕生和發展,劉大彬要完全模仿,那絕對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光是搜集模仿的對象就很困難了,更不要明代瓷器那紛繁複雜的製作過程。

    要知道,明代的瓷器的發展超過了以往任何朝代。當時燒製瓷器的瓷窯遍及全國各地。

    當時較著名的瓷窯有:景~德鎮窯、龍泉窯、德化窯、宜~興窯、廣窯等,其中尤以景~德鎮窯的發展更為突出。明王朝的每一任帝王都在此設立官窯,民品瓷器也同時在這裏大量生產。

    文獻載,景~德鎮窯麵積十公裏,官民窯0餘個,“晝間白煙蔽空,夜間紅焰熏”。景象頗為壯觀。

    明瓷胎骨顏色與元代大致同,皆為白色,明更白些。明代早、中期胎質較為精細,胎壁也稍薄一些,而晚期胎質逐漸轉為粗糙,胎壁也變得厚些;明瓷的胎土比元代洗得要精細,故瓷胎內所含雜質較元代為少;明瓷器的釉質比以往更為緊密、精細,釉色品種大為增加;在造型方麵,明代瓷形式多樣,盤、碗、瓶、罐、爐、盒等品種齊全。

    單以景德鎮的青花為例:洪武時期青花色澤偏於黑、暗,紋飾上改變了元代層次較多,花紋繁滿的風格,趨向清淡、多留空白地;永宣時期青花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頗負盛名,其所用青料為進口的蘇麻離青;成化弘治、正德青花胎薄釉白,青色淡雅,其青料為國產的平等青;嘉萬時期青花藍中泛紫,發色豔麗濃重,其青料為回青或回青與石子青混合使用;萬曆後期,啟至明末青花藍中泛灰,青料為國產浙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