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一二二章 七年作一畫(2/3)

    “記載中所講的大嶺山圖,就是富.陽大嶺山的寫生畫,這大嶺山,距縣城隻有四,五華裏,位於縣城東麵東洲沙的大壩旁邊。所提到的雞籠山,廟山塢,均離大嶺山二,三華裏,現屬東洲公社的白鶴大隊,這一帶,確實是具有曲型富春山水風味的好地方,跨過古老的白鶴橋,腳踏綠樹的濃蔭,耳聽叮咚的泉聲,眼看累累果實,步行在林間平坦的山徑上,陶醉在芳草的馨香中,令人忘記了暑熱,忘記了疲勞!當然了,作為一個沒去過中國的外國人,赫利斯爵士是不會有這種體悟的。”

    “600多年的風雨霜雪,使黃公望的遺址的墳墓無處可尋,但他的名字和《富春山居圖》卻名揚中外,富陽人民為這位卓越繪畫大師描繪的富春山水引以自豪,並將繼承他的美好願望,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描繪出最新最美的富春山居圖景。”

    “你羅裏吧嗦這麽一堆,究竟結果是什麽?”

    “非要我清楚嗎?

    “當然了!”

    “當真是對牛彈琴啊。”張元無奈地搖了搖頭道:“我之所以分析那麽大半,就是帶來欣賞這幅畫的,你竟然完全遊離於物外了,浪費這麽好的東西。”

    “什麽意思?這是真的?”赫利斯驚道。

    “沒錯,這的確是黃公望的作品,而且就是《富山春居圖》,還是完整的《富山春居圖》。”張元點了點頭道。

    “你!你有何證據?”

    “這個我還真沒有,我這是黃公望的真跡,你不信,那我也沒辦法。不過倒是可以與江浙的《剩山圖》以及寶島的《無用師卷》進行一下對比,真假便知了。”

    “什麽意思?”

    “我的意思就是,那被燒的和這幅都是真的,而且都出自黃公望之手,隻是這兩幅圖有幾處微妙的差異,也反應了當時作者的心情有所不同。”

    “什麽!《富山春居圖》有兩張?”

    “這有什麽好奇怪的,或許黃公望覺得畫一張不過癮,也許是不滿意,於是又畫了一張了。”張元聳了聳肩道。

    “諸位,誰有《無用師卷》或者《剩山圖》的照片,拿來我用用,其實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實在的,張元對這個結果也感到了意外,他不好那《無用師卷》是假的,畢竟同時存在兩幅極為相似的畫也是有可能的。

    要知道,當初黃公望繪製《富山春居圖》,可是花費了六七年的時間啊,他難道就不怕不心弄壞了?

    現代人都知道備份,他難道就不會?

    一幅隨時拿在身邊繪製,另外一幅回到住處之後重新繪製,時間上肯定會多花一些,但是卻更容易保存。

    當然,這都是張元的推測而已,是不是真的,他自己也不知道,但是現在他可以肯定的就是眼前的這幅畫的確是真的。

    “不用了,你不出這幅畫是真的理由,那就算你賭輸了,油畫拿來!”赫利斯頓時就變了臉,剛剛還是滿臉的笑意,如今卻是一臉的凶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