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一二一章 三幅畫(3/3)

    張元接過了話茬繼續道:“如果仔細觀察這幅畫其實不難發現,雖然鄒之麟已經極盡模仿之能,畫得也是不錯,然而卻終究是無法達到十成相似。剛剛有人拿下了一幅黃公望的真跡《九峰瀑布圖》,其實對比一下就可以發現,在細微之上,仍是有差別的。比如這裏,還有這裏,這裏。都有不同。”

    “你看得到?”

    “肉眼當然看不到,不過諸位可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按照我手指所指的方向和位置去觀察,一定可以看到破綻的。”

    實在的。張元很佩服這個鄒之麟,他的這幅仿作,真得不是一般的鑒定師能辨別出真假的,須得是真正的大師級鑒定師才能做到,而很顯然赫利斯請不到這樣的人,他請的那些多是為了錢辦事兒的,自然不行。

    “這幅算你判斷對了,下一幅!”赫利斯沒辦法反駁,因為張元觀察仔細,的話也是滴水不露,他如果不承認,那這個賭局也就沒意義了。

    “再我右手邊的這幅畫吧,這個應該是虞山畫派的開山之父王翬的臨摹之作。”張元笑了笑道。

    “虞山畫派?”

    “虞山畫派簡稱‘虞山派’。中國畫主要流派之一。常.熟有虞山,因有‘虞山畫派’之稱。其崇古摹以擬風尚,影響頗大。“虞山畫派”的奠基之祖為黃公望。七百三十九年前,黃公望的誕辰預示著其畫風對中國後世畫壇特別是對‘虞山畫派’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可以,明清兩代山水畫的各家各派,均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吸取了有益的營養。就常.熟而言,黃公望已開‘虞山畫派’之先河。”王政君又代張元解釋了。

    “沒錯,這個‘虞山畫派’的開山之父就是王翬。王翬為‘清初四王’之一,字石穀,號煙客、煙客外史,亦號耕煙散人、烏目山人、劍門樵客,清暉主人、虞山人等。晚號清暉老人,江蘇常熟人。王翬出身文人世家,幼時愛畫,因家貧,為畫商摹製古畫出售,故臨摹了許多宋元名跡,取法宋元諸家,對傳統古畫的鑒賞、臨摹,功力極深,曾三臨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宋以來許多失傳的古畫,往往借王翬的臨摹得以有傳世的稿本。”

    “此人初師邑中張珂,後得王鑒、王時敏‘二王’指授,學習各家技法,融為一爐,還提倡以臨古為宗旨,以筆墨為中心。作品運筆構思,不同時流,筆墨嚴謹、沉著蒼勁,功力較深,師古而不泥古,顯示出他在仿古方麵高其餘‘三王’一籌。並把他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合稱‘四王’,‘四王’加上吳曆和惲壽平又合稱‘清代六家’,一直被視為清畫壇的正宗代表。”

    “在‘四王’中,王翬算得是一個技法比較全麵,成就比較突出者,他的山水畫,筆墨純熟,功力相當深厚,其畫風影響畫壇數百年之久,更被尊為清代集傳統筆墨之大成者。他早年畫風趨於秀麗,晚年則開始重視觀察自然,風格轉同蒼勁渾厚。”(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