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六零章 大唐香道(2/3)

    就在幾年前。他淘了個直徑大約厘米的青銅盒。

    據傳,盒出自唐代某位高僧的地宮。

    “看上去就像女人的化妝盒,打開後裏麵還有一塊幹結的泥餅。”田宇後來告訴張元:“化妝品?不太

    可能呀!和尚會用什麽化妝品嗎?”

    綜合研判,青銅盒是唐代的。問題是,盒裏裝的到底是什麽“藥”。疑惑之下,他掰下一丁點兒,掏出火

    機,點燃。不“燃”不知道,一“燃”驚一跳:青煙嫋嫋而上,異香鑽鼻而來。

    香,這就是傳中的大唐之香!

    香道在隋唐時代已經完備,唐代鑒真和尚東渡日本,不僅把佛教傳了過去,也把與佛教密切相關的品香文化

    帶到了日本,奠定了日本的“香道”。

    插花、飲茶、弈棋、熏香等生活藝術源於我國。但是,到了今,香道、茶道、花道這些典雅的生活藝術,

    神聖而莊嚴的文化傳承,對絕大多數我國人而言卻頗為陌生。

    西方有香水,東方有香道。

    香,於人而言,誠如《香水》作者聚斯金德所雲:“人可以在偉大之前、恐懼之前、美之前閉上眼睛,可以

    不傾聽美妙的旋律或誘騙的言詞,卻不能逃避味道。因為味道與呼吸同在……人若是要活下去,就無法拒絕味道

    。味道直接滲進人心……主宰味道的人就主宰了人的內心。”

    在西方,作為化妝品的香水怎麽都是一件俗事;在東方,品香一向都是修身養性的一樁雅事。

    為找回失落的雅事,田宇趕往上浦,請求深諳香道的吳清先生“解剖”大唐之香。

    “成分分析出來,發現有奇楠沉香、有胡椒桂皮。哈,胡椒可不都是熬胡辣湯的呀!另外,還有龍涎什麽的

    。哈哈,不能都了吧!”田宇後來跟張元成為了朋友,提起這事兒,不由笑道:“百不如一品,成分分析

    出來了,咱也比葫蘆畫瓢給複製出來了。”

    田宇心翼翼地掰下一段不足1厘米的香頭。一套行雲流水的儀式,滿室驟然蕩漾著奇異的馨香。不是焚燒

    。而是將一塊紅紅的木炭置於香灰之中,並在上麵扒出個透氣孔;一片和田白玉安置其上。再將那段香頭放

    在和田玉片上。

    “還不是完全的‘克隆’,沒舍得添加龍涎,太貴了。”田宇:“室外,霧霾密布。那些,我被折騰得

    喉澀鼻癢。品香幾分鍾,竟然喉清鼻爽起來。哈,複興大唐香道,不成想還能對付一下煩死人的霧霾哩!”

    在張元研究微雕的時候,田宇也沒有閑著。他看張元那麽專心,於是又重新拿起了手中的活兒開始做了

    起來。

    田宇不僅經驗豐富,而且技術出眾,基本上在一塊碎料上繪製出圖案之後,馬上就可以開動琢玉機雕琢,那

    雙本來就看起來很細膩白皙的手在此時顯得更為靈活異常,張元隻看到他拿著玉料在琢玉機的微型金剛鑽頭上

    擺弄了一會,一個慈祥和睦的觀音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呈現在了這個世界的眼前。

    我國是一個信仰佛教的國家。很多人都相信佩帶佛、觀音能逢凶化吉,保佑平安,並賜來福運。南方有男戴

    佛公,女戴觀音之分;北方有男戴觀音。女戴佛之。笑佛保主人心境豁達、事事順利、快樂、多福、健康。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