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零八章 四友讚(2/3)

    “繪畫用紙呢?不會和書法一樣吧?”一旁的歐陽曉丹問道。

    “寫意花鳥山水畫和工筆花鳥山水畫需要使用不同的紙張,寫意要求生宣紙,工筆要求熟宣紙,市場上生宣紙的品種多,選擇性強,而熟宣紙由於使用量較少,所以它品種少,很難找到輕薄細潤,有彈性和韌性,不能漏礬的熟宣紙。特別是現代注重肌理製作的工筆花鳥畫,對紙張就有更高的要求,市麵上很少有符合要求的紙張可買,隻有自己動手加工製作,才能稱心如意。”杜老板解釋道。

    “還真是挺麻煩的,就沒有什麽都能畫的紙嗎?”歐陽曉丹又問道。

    “其實吧,一般的宣紙就可以作畫,不過不同的原料、不同的製作工藝和不同的產地都產生了性能各異的紙張,使用時還是應該根據習慣和需要,選擇不同的紙張,不然真就糟蹋了畫家的才能了。”杜老板笑道。

    “真麻煩!”

    “這做藝術的,可不能嫌麻煩啊,到底。現代工業發達,各種性能、質地的紙張數不勝數,但是,國畫要想保持其特有的民族個性,隻有我國特有的宣紙畫絹才能充分體現。國畫的用紙畫絹品種很多,性能各異,隻有充分了解了它們的品質特性,才能駕馭自如,得心應手,這個事兒還真就得麻煩很多,我想張董事長也不用一次就全買了,反正我們這店就一直在這兒,如果張董事長還需要的話,隻管給我打電話,我可以派人給您免費送過去啊。”這杜老板倒是會做生意,一看張元那就是個不吝嗇錢的主兒,立馬就拉起了客來了。

    “我就是想知道,這選個紙都這麽麻煩,古人到底是怎麽作畫的啊?”歐陽曉丹最怕麻煩,所以她才不喜歡化妝,也不喜歡留長頭發,更不喜歡穿那些很是複雜的衣服。

    “宣紙是我國特有的繪畫和書法載體,它的曆史悠久。雖然史書上一直認為,漢代的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但現今的考古發現將造紙的曆史往前推了數百年。原始紙張的質地非常粗劣,使用的原料一般都是以麻、藤等為主,直到魏晉南北朝時,還基本以麻布、麻鞋、魚網等廢料經過再加工生產紙張。因為原料和製作工藝的限製,當 時的紙張纖維粗、紙質厚、色黃,還不能作為繪畫的載體。所以,當時的繪畫都是描畫在絲織品上。”杜老板解釋道:“那個時候的人畫畫不僅是麻煩。而且還非常昂貴。”

    “我記得宣紙發展到唐代,雖然還較粗糙。厚薄不均,但它已采用流水漂白法將紙張上的黃色素脫掉,紙張白潔,已具備了作為繪畫載體的必要條件了吧。唐代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就寫道:‘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張元插了一句道。

    “張董事長得沒錯,不過也夠準確。唐代紙張多數宜書能畫,但它一般以書寫為主,繪畫的主要載體還是絲織品,偶爾也有人嚐試使用紙張進行繪畫。現傳唐代《五牛圖》就是描畫在白麻紙上的作品。”杜老板道。

    “原來如此啊,看起來古人還真是夠辛苦的,不像咱們現在,畫個畫還要挑選看看哪一種宣紙好啊,實在幸福得很呢。”張元笑道。

    “那可不是!您的實在太對了!宋代造紙技術基本上還是沿用唐朝舊法,沒有太大的進步,所以唐代遺留下來的‘澄心紙’在宋代非常珍貴,以至於幾乎和黃金等價。雖然宋代文人墨客喜歡在宣紙上筆墨遊戲,但宋代繪畫載體基本上還是保持唐朝舊習。以絲織品為主,紙張主要是用來書寫。宣紙真正被廣泛應用到繪畫中是在元朝,這與當時所流行的‘文人畫”’風氣緊密相連。”杜老板點頭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