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五九章 煮玉論真偽(3/3)

    徐剛這個時候早耐不住寂寞了,搶著道:“埋入地下的玉器,一定時間後,受其他物質的浸蝕,會產生一些顏色的變化,玉器行家稱之為 ‘沁色’。”

    “哦,原來如此啊。”

    “其實與玉器作偽,最主要的那就是在沁色上下功夫了,很多玩玉的人看玉,那首先看的就是沁色。”張元補充道。

    “這沁色也能造假?”

    “玉器作偽的主要方法有煨頭:將玉器用火燒烤,變為灰白色,仿“雞骨白”沁色; 古玩家稱“偽古灰古”。有燒製的細裂紋。羊玉:將優質玉器植入活羊腿中,數年後取出,產生血色紋理,仿傳世古玉。狗玉:將玉器放入剛殺死的狗腹內,數年後取出,產生土花斑紋。梅玉:將質差的玉器,用烏梅水煮,再用提油法上色,冒充“水坑古”,其餘的還有風玉、叩鏽、提油、老提油、死玉、造黃土鏽法、造血沁法、造黑斑法等方法,大家回去之後可以多看看書,自己了解一下,我這裏就不多了。”張元道。

    “那沁色都能造假,我們到底該如何判斷一件古玉的真偽啊,總不可能直接當場拿去煮吧?”

    “其實有一些很好的方法,隻要懂常識,哪怕你不懂玉,也可以鑒定出來的。若發現某種玉器早於古籍記載的年代,則可能是偽品。如《周禮》一書中對玉禮器的形製、用途、有詳細的記述;唐代典籍中所述的玉帶製度,記載了一些玉器的產生時代、形製與規格,這些大家回去都可以看看。”張元笑了笑道:“其實沁色容易作偽,但玉器的雕琢藝術和風格卻很難作偽,如果懂這些,判斷起來也會更加容易的。”

    “具體怎麽個法?”

    “玉器作偽往往注重形製和顏色,而不注重工藝和藝術風格的作偽,或很難模仿。如果一件玉器的工藝特征和藝術風格與所述的時代不符,則可能是偽品。如,新石器時代的玉器琢製工藝粗糙,厚度不均,孔洞有對鑽的痕跡,棱角不分明;而用現代工具琢製的,則很難模仿。”張元回答道。

    “原來如此啊,有點明白了。”

    這個時候,坐在那裏的母儀忍不住道:“張老弟這話肯定是沒錯的,我還記得以前遇到過的一件事情,有人向我推薦一個玉如意,做工和沁色都非常完美,我當時差點就想買了,後來卻聽那人了一句話,立即就打消了這個念頭,那人竟然多我這是漢代的玉如意。”

    “這話有什麽不對嗎?”

    “當然不對了啊,玉如意始於魏晉,盛於明清。漢代怎麽可能會有玉如意啊,光是這一點,我都不用去看他那東西,就直接可以判斷那東西是作偽的了。”

    “沒錯,母老板這事兒做得是妙,這若換了有些人,大概就算知道漢代沒有玉如意,也會財迷心竅去買的,所以到底,這還是心態問題,要懂得舍得啊,萬萬不可貪心,也不可心浮氣躁啊,不然吃虧上當的就會是你。”此時石老王也笑了笑道。

    “好了,今就到這兒吧,你們大概也都有自己的事情,我跟張老弟也有些話,若是真還有什麽想要問的,大家可以彼此留個聯係方式,以後方便聯係,都是圈子裏的人,朋友多了也好辦事嘛。”

    石老王此時見張元得口幹舌燥,而且即便是空調房,也惹得滿頭是汗,知道張元是有點累了,再加上此時已經接近飯時,也是該吃飯的時候了,於是便道。(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