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四百五十二章 占領中東(1/2)

    “赳赳老秦,複我河山——,東有大秦,如曰方升!”這激揚的戰歌在絲路上回蕩,經久不息。

    從絲綢之路東端的長安,到地中海東部的中東一帶,距離不下數千餘裏,路途中間更是要經過數個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還有自然界的無窮盡的艱難險阻,但這一切在秦軍將士高昂的士氣和無畏的勇氣麵前,都算不得什麽?

    安息、塞琉古、波斯等地,在秦軍經過和占領之後,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前來西方淘金的秦國人,中原一帶穩定的時局,社會經濟的發展,造就了人口的不斷膨脹,為了獲取更多的更好的生存條件,不斷有秦人冒險跟隨在西征大軍的後麵。

    “有什麽好怕的,神武大**能去的地方,我們為什麽不可以去?”抱著這樣的想法,不少秦人收拾起行李,踏上未知的西去征途。

    九月中旬。

    兩河流域,巴比倫城。

    西征秦軍橫穿亞洲大陸,最終選擇豐饒物美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作為西征軍的大本營,這塊平原,曾經誕生過燦爛的文明,但在隨後的漫長曆史階段,它就象一顆蒙塵的珍珠,被永久的遺忘在了黑暗之中。

    李原大本營駐紮於城中,整整五萬的秦軍中軍精銳散布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兩岸,他們以一校、一侯、一隊為單位,將一個又一個原住民城鎮納入到秦軍的控製之下。當長安城早早的迎來清晨的時候,還未從黑暗中蘇醒過來,巴比倫城的街道上,人也見不到幾個。

    由於被先後被波斯、馬其頓、塞硫古甚至於埃及占領,而原先生活在這裏的古巴比倫人,也早就被**幹淨,剩下的隻是一些沒有曆史淵源缺少歸屬感的雜居人群,波斯人、埃及人、塞種人還有一早就在此居住的美索尼亞人之間,宗教信仰不同,彼此之間矛盾重重,秦軍的到來,對於他們來說,不過是又多了一個參與者罷了。

    美索不達尼亞豐饒平原出產的糧食,能夠給秦國遠征部隊提供必要的補給,而隨著越來越多秦人的到來,這裏的原住民會漸漸淡出,然後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到了那個時候,兩河流域一帶或許將會形成東方黃種人的第二故鄉。

    歐洲的白種人在工業革命之後,將足跡踏遍世界各地,並占有了這個星球上絕大多數的資源,而中國人雖然創造了延續五千餘年的文明,但卻始終固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從來沒有踏出過一步。

    這樣的結果,讓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想要走向海洋的步伐變得猶為沉重,因為,遍數全世界,中國人幾乎沒有可靠的盟友。

    所以,李原今天要做的,不是無意義狂妄的舉動,而是為了不斷的拓展種族和民族的生存空間,賦予炎黃子孫不斷進取,永不滿足、敢於麵對一切挑戰的精神,這就是李原決定西征的全部意義。

    敵弱我取。

    兩河流域一帶,阿拉伯人還沒有崛起,這裏的民眾正處於信仰缺失的時代,這正好給了東方文明傳播的機會。

    軍隊的強勢占領,天師道的快速傳播,然後是大批新移民的湧入,相信再過去十年之後,兩河流域一帶,一座座由秦軍控製,居民以秦人居多的移民城市會逐漸興盛起來,而這是李原最想要見到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