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四百四十一章天師道(1/2)

    張良重出江湖!

    天師道的教義,暗合了世俗皇權主導的主旨,而不是以往斥責秦國統治殘暴不仁的口號學說,這一種改變,讓李原迫切的想要與張良見上一麵,一個時代的智者,也就那麽一、二個,而張良在秦末絕對是獨一無二的智謀之士。

    “陛下,張天師身體無恙,現在已在前麵殿口等候了。”蕭何微傾了下身體,額前一縷華發低落了下來。

    蕭何、張良,當年俱是劉邦跟前的親信。不過,兩個人一個在朝為官,一個在野歸隱,正所謂道不可不相為謀,聯係少了也是正常,但若說彼此之間一點關係也沒有,那也不可能,對於這一點,李原心知肚明,這也是他差遣蕭何與天師道聯絡的原因所在。

    終南山麓。

    冬曰的積雪還沒有完全融化,不過,石階上的薄雪已經早早的被道徒們打掃幹淨,隻留下一灘濕濕的印跡。

    “陛下,山路危險,不如讓侍眾抬了上去?”周殷跟在李原邊上,見積雪濕滑,即忙攔在跟前,諫道。

    “哧,本王可還沒有老到讓人抬著上去的地步。”李原臉色一緊,也不理會周殷等人的錯愕,即帶著一眾禁衛向上攀登。從山腰往天師道重地的這一段,馬車已經無法通行,必須徒步走上去,當然,以李原的身份地位,命令侍從禁衛抬上去也無可非議,不過,這顯然是李原不願意的。

    李原一行即步行走於山腰之間,感受著終南洞天福地的天人一境變化,眼前看到的是似幻似夢中的樓宇殿閣,再加上耳朵裏傳來的陣陣道徒吟唱之音,這種讓人產生幻覺的效果正是天師道迷惑道徒的重要手段,不用說普通百姓,就是李原身邊的官員們,也漸漸的沉浸於其中,目光變得迷離起來。

    “登高望遠,這一點迷霧還奈不得本王。”李原一怔之後,即心頭清明起來。精神宗教的所有東西,皆不過是虛幻,而情與景的交融,更多的隻是為了讓人相信教義學說的崇高至上,張良這一手對付別人或許有用,但對李原來說,則不過是一塊笑料罷了。

    行行複行行。

    位於終南山腰的天師道重地,是由一大片的竹林和竹屋構成,這種竹屋就地取材,建造的成本相當的低,而竹本身的寓義也有清高、自賞、不同流合汙的意思,正合了張良倡導的天師道的教義。至於教義背後是否真的與世無爭、隔絕於俗世,則隻有張良這個道首才有發言權。

    李原一邊猜想著張良的真實用意,一邊向上行走,不一會,即見到前麵的山坳處,有一群身著麻衣、頭束道冠、腳蹬著草履的人正在張首而望。最前麵一人,身形消瘦,麵容看不真切,但兩隻眼睛卻是很大,足足占了整個麵部的三分之一。

    張良的真人,李原沒有見過,但他的畫像早年曾有畫師畫過,這兩年雖然張良的樣子更蒼老了點,但瞧上去依舊有六、七分的相象。

    “張天師,神武大帝駕到,還不快快相迎。”未等李原發話,在旁的蕭何早就急急的叫喊了起來。

    張良聞言迎上前來,他倒也沒有畏縮的意思,這些年來,隨著秦國國體的穩定,對於昔曰楚漢餘部的追捕已經鬆懈了許多,在這方麵,李原並不太過在意,這從他不拘小節重用蕭何、鍾離昧等人即可看出。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張良才會主動的迎上來,不然的話,他隻怕會一直隱居於深山老死於林泉了。

    “天師之名,多有耳聞,卻想不到,原是故人。”李原哈哈一笑,朝著張良走了過去。

    “陛下,前塵往事,皆已如夢幻,貧道記不得了,如今這大秦天下安寧,民眾富庶,皆賴陛下之功績,天師之名,即是大秦為天授之意,上天所授,神靈旨意,芸芸眾生皆不可違也。”張良神情一肅,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