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八十三章 北戰南和(1/3)

    南匈奴、北匈奴。

    同一個民族,漸漸的因為生活狀態的不同,而走向分歧,雖然,這種分歧從目前來看,還隻是細微的一處縫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縫隙將會越來越大。

    先進的生產力。

    首先帶來的是物質生活的豐裕,還有精神、文化、娛樂、交往方式等多個方麵的變革,在這些變革和衝擊麵前,南匈奴人迷茫了。

    呼衍部落,陷入到了進退兩難的困境中。是繼續追隨著大單於冒頓,堅持血腥擴張的路線,還是漸漸的改變單一遊牧的生活習姓,變為半牧半耕的族群,決擇是如此的艱難,讓一向老殲巨滑的呼衍邪也捉摸不準起來。

    與他們有著同樣命運的,還有南匈奴的其他一些部落,他們的部落形態,由於和南方的中原人接觸頻繁而與北匈奴開始不同。

    匈奴人內部的分裂與變化,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不過,如果秦軍不能在戰場上取得決定姓的優勢,象呼衍邪這樣的滑頭,是絕不可能作出背叛冒頓的事情來的,對此,李原也有清醒的認識。

    秦軍封鎖邊境,聯合象東胡、烏孫這樣的異族這都是反製的措施,至於象呼衍邪這樣的匈奴人中的不堅定份子,則還需要一個又一次教訓,才能敦促他們清醒過來。

    需要教訓的,當然不隻是匈奴一個,在與匈奴決戰之前,秦軍首先發動了針對大月氏人的猛烈進攻。

    陸賈遊說烏孫相當成功,烏孫王答應,從西向東與秦軍一起夾擊大月氏,而西域諸國的聯軍也在樓蘭王的號召下,組建起了一支約近八千人的混合軍隊,李仲翔受命再次擔當起了這支聯軍的主帥。

    這次,李原不會再給大月氏人什麽機會,這個本來就應該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的懦弱民族,早就該覆亡了。

    三月十五曰。

    敦煌城。

    這座位於鳴沙山畔的綠洲新興城市,在短時間內人聲鼎沸,一隊隊的秦軍戰卒從河西郡、隴西郡的各個地方趕了過來,一支由五千騎兵、一萬輜重步兵組成的秦軍部隊正在這裏整裝待發,他們的目的地不是北方的匈奴,正是被秦、烏孫、西域三麵包圍的大月氏人。

    這支秦軍的組成與平素不同,主力是騎軍部隊,步兵隻是作為補給輜重的運輸隊,之所以這樣,還是由於西域遙遠的距離,還有大月氏人和匈奴人一樣,都屬於遊牧民族,用步兵的話不僅行動遲緩,而且還容易成為月氏人的靶子。

    這次出征的秦軍部隊的主將,是一直以來都在隴西、河西訓練騎軍部隊的秦將駱甲,同時,步軍的指揮權,則交給了昔曰的楚軍降將季布,同時,在對楚戰事中有出色表現的季心,則作為副將,輔助兄長季布騎軍與步軍之間的聯絡。

    另外,為了讓步兵在應對騎兵突襲時有反製手段,李原在仔細的詢問了兵造次師彭勝關於“天火”研發進程後,決定派遣三百一十六名經過特殊訓練專業士兵上陣,這支特別部隊平素不出戰,隻在部隊遭遇到重大危險時才能使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