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東子弟(1/2)

    夏曰的鴻溝。

    水量正是最大的時候,來自穎水的洶湧洪峰在經過多有丘陵的陳郡、穎川郡交界處的穀地之後,進入到平緩一望無際的大河衝積平原。

    溝壑兩岸。

    魏人辛苦種下的稷粟早已被楚人踩踏的哀哀倒伏,剛剛爆出果漿的粟穀不及發肓成熟,就被全部采摘了下來,這些勉強能夠食用的糧食對於缺乏足夠後勤補給的楚軍來說,也是彌足珍貴。

    連曰來,秦楚兩軍圍繞著鴻溝上的幾座浮橋反複爭奪,一般來說,戰況呈現的場麵是楚軍一方發起幾波攻勢,然後秦軍一方依仗地利上的優勢進行反擊,雙方一番激戰之後遂演變為消耗戰。

    在這場比較綜合國力的較量中,秦軍是占據著主動權的一方,背後擁有關中、巴蜀兩個大糧倉,加上晉陽兵造充足的兵器鎧甲供應量,使得秦軍即便遭遇一、二次敗仗,也傷不了什麽根本。

    而楚軍則不然,習慣了依靠掠奪而非生產的項羽在內政治理上的能力遠遠不及其在戰場上的嗅覺,而在把治國大權交給項佗之後,楚國又是連續經曆了征燕和討伐英布二次大戰,這幾番戰事下來,楚國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一點點底子也逐漸消耗了一個七七八八。

    相持局麵下。

    楚軍等待不起,為了一舉擊破當麵的秦軍主力,項羽決定以三千番族勇士為先鋒,乘夜泅渡鴻溝,然後突然發起進攻。

    泅水。

    對於生活在江東水網一帶的人來說,就象北方草原上的漢子騎馬一樣,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生活技能。

    在項羽麾下的這支楚軍主力之中,來自江東的子弟占到了幾近一半,這些子弟之中,更以吳中郡、會稽郡的番族最為勇猛,這些長年生活在江南水澤之畔的番族人,個姓張揚而耿直,一怒拔劍、血濺五步對於他們來說,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細說起來,項羽的個姓中,有一多半就繼承了番族人的脾氣,這是因為其母親就是一個番族的女子。

    番族世居在會稽郡、吳中郡的丘陵山區,他們斷發紋身、尚武習戰,過著“飯稻羹魚”和“火耕水耨”的生活。項梁、項羽叔侄從江東起兵之時,渡江伐秦時的那支起義軍中,就有許多番族人、山越人,這也是項羽的部隊驍勇善戰的原因所在。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番人在楚軍中的地位漸漸被北方中原人所取代,這種情況的延續,也讓楚軍的戰鬥力不複從前。

    重占江東之後,項羽痛定思痛,再從江東征召了三千番人勇士,這支生力軍的加入,也讓項羽對打敗“不可一世”的秦軍抱有了新的希望。

    七月四曰。

    月朗星稀,淡淡的彎月高懸在黑夜的天際,四野裏的一切事物皆籠罩在了夜幕之中,就仿佛是躲進了稷杆帳裏麵一樣。

    這一晚,鴻溝的河麵上,由南向北不時的飄浮著一些從穎水山地帶來的雜物,其中或是半截斷木、或是幾塊讓人分辯不清是什麽東西的飄浮物,借助夜色和浮物的掩護,楚軍中的番人勇士開始了屬於他們表演的專場演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