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楚之人(2/2)

    “仲翔,你說說著,魏國局勢接下來會如何?”李原轉頭,對著李仲翔問道。

    “武侯,滎陽一帶由我軍駐守,魏豹要是西逃,我軍要是不納,則坐視楚軍吞並魏國,而要是收納入內,就是秦楚兩國開戰的勢頭。”李仲翔緊接著說道:“一旦秦楚開戰,則戰事漫延,從大江畔的九江郡到最北方的燕郡,任何地方都會成為交戰的戰場,相比楚國,我們需要防禦的地方太過廣闊,萬一讓楚軍深入關東腹地——。”

    “李將軍是擔心楚軍進攻我河東、邯鄲諸郡,放心吧,武侯早有預料了,雒陽城裏,巨野澤的大盜彭越已經決定投奔我國,到時候,有彭越牽製楚軍的後路,項羽如果想要攻我大秦的話,就要考慮考慮彭城是否安全。”閻樂冷笑道。

    巨野澤一帶,靠近魏、秦、楚三國的交界處,方圓百餘裏為大河泛濫形成的湖泊沼澤,是盜寇們天然的隱藏地方,彭越的聲勢雖然不比英布大,但能夠在楚軍的數次圍剿之下不被剿滅,就本身就表明了彭越的不同尋常。

    “給雒陽的蔣將軍送信,本侯要在郡府與彭越一見。”李原一邊聽取著閻樂、李仲翔的爭論,一邊輕輕的拍打著案幾的邊緣,魏國的危局他當然清楚,不過,魏豹的那個“土地換和平”的建議,李原並不感什麽興趣。魏國勢小力弱,在秦、楚和睦時期,它能夠作為中立國而生存。

    但若是秦、楚反目相向,魏國勢必首當其衝遭到攻擊,這是小國必須的結果,而秦國目前要做的,是在這一場劇變中取得最大的利益。

    楚國在複占江東之後,地盤擴大了不少,不過楚軍數量增長的不多,在劉邦暴兵人海戰術失敗之後,項羽明顯吸取了教訓,不再走這一條窮兵黷武之路。

    據軍情司間作的刺探,楚國總兵力約在七萬人左右,除去守衛地方的郡兵,可以用於機動的兵力為五萬人上下,其中:鍾離昧的常山軍約有萬餘人,隸屬於項籍的騎軍部隊約為三千人、步卒也有萬人,加上項莊、虞子期、項悍等將領的部隊各有數千,楚軍的真正實力要比起秦國來還是差了一籌。

    不過,楚國的優勢在於江東一帶留守兵力幾千就足夠了,楚軍的主力能夠一下子集中在陳郡、碭郡、齊魯等地。

    相比而言,秦國地盤太廣闊,目前的秦楚兩國邊境線上,除了北方的燕地有韓信軍的五萬餘新卒外,就隻有正麵的三川郡虎牢一線,有大將蔣渝東線秦軍的約二萬餘人,其他的邯鄲郡等方向,秦軍除了守城的郡兵和臨時可以招募的青壯外,並沒有多少兵力守衛。

    在大戰來臨的窒息氣氛下,魏豹一個徒有其表的王侯生死,除了讓人歎息世事無常、曾經的同盟者也會相互殘殺外,再沒有其他。

    與之相之,大盜彭越則要重要的多,他的存在可以製衡楚軍對趙地的進攻,同時,也會給秦軍反擊贏得時間。(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強秦》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534/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