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釜底抽薪(1/2)

    傳道、授業、解惑。

    是學習的主要目的。公學與私學的矛盾,根本其實並不在學生到哪裏上學,而是開放式教育和單對單教育之間的本質不同,公學由國家主辦,可以在最大範圍內傳授知識,而私學則是由私人開設,通過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傳授。

    在春秋、戰國之時,諸子百家的興起,原因之一就是公學的荒疏,數百個諸侯國林立,彼此之間攻伐不斷,對人才的渴求也達到了頂點,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國家對教育的漠視。

    國家朝不保夕,王位頃刻而下,對於一個朝夕不保的政權來說,教育這樣需要長久投入卻在有生之年都可能看不到回報的付出,無疑是奢侈的舉動。

    商山道上。

    李原的車駕被一群手無寸鐵的學子包圍,在這群人前麵的,是四個白發蒼蒼的老頭。最讓人感到驚訝的是,他們俱都穿著秦國的朝服,這種寬大長袖的博士服隻在當初始皇帝征召天下有識之士時穿戴過。

    在四博士的鼓惑下,就學於私學的眾多少年群情激奮,其中更不乏有當地官員的子弟,而李原的行蹤之所以暴露,就是因為有秦國官員私下與四皓方麵有了聯係。

    “臣等為博士,今秦有大難,請為武侯解之。”在請陳書裏麵,唐秉、周術、吳實、崔廣四皓一上來,就擺出了一付大儒的高高姿態,他們不僅將請陳書用昂貴的絹帛書寫,而且還用羊皮縫接起來,交給學子舉過頭頂示眾。

    四皓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要向世人表明,他們是為解秦國大難而攔路,另外,他們還曾經是秦國的官員,也為秦國出力過,有了這一層踱金的背景,他們說的話就更有說服力,同時,如果李原動怒的話,也要顧慮天下議論。

    商洛驛館。

    位於秦嶺餘脈商山之麓。李原一連三天在這裏接見了以唐秉為首的四皓,試圖勸說他們放棄堵路的舉動,同時,也傾下身子聽取“關於秦有大難”的危言,然而效果卻並不明顯。在明白了四皓沽名釣譽的真實意圖之後,李原決定痛下殺手,徹底的鏟除四皓背後賴於生存的土壤。

    既然四皓敢跳出來,那麽就要有承擔後果的心裏準備。

    他李原不是善男信女,也不會對讀書之人有什麽憐憫之心,秦國的大門,隻對有才能又希望為秦國效力的人開放,至於其他想從秦國獲取私利的人,等待他們的,就是秦國強悍軍隊的無情洗禮。

    驛館簡陋的廳堂內。

    東園公唐秉眯著眼睛,隱藏在眼皮下的一對黃濁眸子,時不時的掃視居中而坐的武侯李原,三天的說項,已經讓這個年過六旬的老皓精神頭有些不濟了。而讓他更感到棘手的是,李原似乎擺出了打一場口舌持久戰的意思,這位權傾一時的秦國大人物臉色平靜,看不到其內心在想些什麽。

    “武侯,要消除難厄,公學之議當廢止,另當效始皇設天下七十二博士之法,召告各郡,以張博士之名——!”在另一側,周術、吳實等人還在不停歇的勸說,他們話裏麵的意思很隱晦,不過,經過反複的訴說之後,李原總算也明白了,這幾個老家夥原來是想借著這次風波的由頭,在全國傳揚名望。

    始皇帝在統一天下之後,有一段時間確實征召天下有識之士聚集鹹陽,立七十二個博士官位,讓這些人為國效力。

    隻不過,還未等始皇從統一戰爭中緩過勁來,博士們相互之間就開始內訌起來,不同學說立場不同,文人之間本來分處各地,現在天天在一起辦公,爭執自然難免,這一天天的鬧騰起來不安寧,簡接的導致了始皇大怒,隨後便是焚書坑儒的曆史事件。

    在這一場變故中,真正得到實惠的,不是那個衝撞了始皇被殺頭的淳於越,而是當初被同列博士的唐秉、周術等人,他們雖然辭去了博士,回到鄉裏隱居,但憑籍著反抗暴秦的名頭,獲得了巨大的聲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