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十三章 誰與爭鋒(1/3)

    八月,秋風起。

    來自漠北的寒風開始光顧燕地的田野村舍,將一間間空空蕩蕩的茅舍吹得東倒西斜。與一水之隔漸有生機的邯鄲、代郡相比,燕地的情形就象到了鬼域一般。

    在等待了良久之後,聯軍以秦軍為骨幹,以常山軍、楚軍為枝葉,三路齊頭並進,以狂野無可阻擋的氣勢,朝著幽燕的匈奴人壓迫過來。

    灤水戰事不利、漁陽慘敗,薊縣楚軍也在拚命突圍,不久前還是大好形勢的匈奴人,在中原各路諸侯難得的齊心協力下,倏然間戰線變成了支離破碎的慘狀。

    十七曰,聯軍中路軍四萬餘人渡過易水,將這條風蕭蕭兮的分界河甩在後麵,聯軍將士一個個身著單薄的甲衣,手持製式的武器,高昂著頭大踏步向北,再向北——。

    “大秦,大秦!”

    “天下紛擾,何安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不知從何時起,聯軍當中,以秦軍為主的部隊裏麵,有將卒開始大聲的唱合起來,戰歌逐漸的由最為悲愴深沉的“赳赳老秦、複我河山,血不流幹,死不休戰”換成了霸氣十足的“秦有銳士,誰與爭鋒”這一段。

    從一個個秦軍將卒的臉上,李原能夠清晰的看到,他們心中的驕傲與自豪。

    易水滔滔。

    荊軻刺秦的故事,早就成了曆史的塵埃,不再有人提及。

    麵對匈奴,這個中原各國共同的敵人,曾經打生打死幾輩子的並肩站到了一處,而作為引領這支聯軍的主帥,李原在倍感壓力的同時,也分外自豪。

    主帥與主將,差距隻有一點點,但麵臨的困難和考驗,卻是要大了許多。統率一支匆忙聚攏起來的聯合軍隊,與率領一支知己知彼的秦軍,差距之大,幾乎讓李原要放棄了。

    所謂聯軍,好聽點是各個利益集團的排列組合,難聽一點就是一群為了暫時的利益和目的,相互糾結起來的共同體。

    聯軍內部。

    各方勢力都有自己的訴求。

    就連最渴望解救楚軍的常山軍也有利益訴求,鍾離昧希望能充當進攻時的先鋒,從而回報項羽當初的提拔之情,常山軍願意打頭陣,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問題就出在,鍾離昧提出己軍裝備太差,要求李原給常山軍調換一些秦軍的製式武器和戰甲。

    秦國與常山侯國,相互之間敵對狀態雖已消除,但隔閡依舊存在,在這種情況下,給常山軍提供武器,在秦人眼裏,就和資敵沒有什麽兩樣。而若是不滿足鍾離昧的要求,聯軍內部勢必貌合神離,李原的命令能否讓常山軍聽從,還需要兩說。

    全給肯定不能,除非鍾離昧答應歸降秦國,不給也是不能,一毛不拔的話,常山軍將士就會對秦軍產生怨恨。

    實力最強的秦國要想完全的掌控這支力量,不僅僅需要強有力的軍隊支持,還需要有高超的政治手腕。

    為了更好的做好協調工作,李原不得不按耐下怒氣,花費更多的精力在這上麵,在召開多次內部會議、並反複向留守的陳平、李政等人陳述前線情況後,秦軍向常山軍提供了淘汰下來的三千具戰甲和青銅劍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