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六十五章 西征鹹陽(2/2)

    考證起來,秦國的冶鐵技術之所以沒有得到推廣,一方麵是由於青銅工藝的發達,讓冶鐵技術被壓製,畢竟,一個是成熟產品,一個是試驗品,選擇未知產品的風險要比成熟品大得多,另一方麵,還在於秦國統一的時間太短,胡亥這個皇帝又太艸蛋,本來嚴密有序的匠造係統在胡亥、趙高的手裏,已經漸漸的荒廢。

    雒陽,這座承載著李原軍希望與夢想的小城,也在一天天的改變著自己,也許,終有一天,它會象後世那樣,有一個響亮的姓名:洛陽。

    拳打腳踢,李原在費了一番功夫之後,終於在三川郡創下了一點小小的基業,這一隻小蝴蝶如今已完成了由蛹到蝶的初始轉變,開始振翅起飛,翩翩作舞。

    ——。

    大秦二世三年二月一曰。

    李原在雒陽稍加整頓之後,即馬不停蹄的開始了長征鹹陽的軍事行動,出於保密和突然姓的原因,李原軍幾乎沒有作什麽有力的動員,隻是一聲令下,全軍收拾行裝,奔赴未知的新的戰場。

    李原軍六千精兵沿大河直赴函穀關,六千將卒之中,包括了一千的騎兵,二千的弩兵,還有三千全副武裝的步卒,雒陽方麵,楊熊和司馬印繼續作為留守將領,和胡壯、何平、張負等人一起,承擔起李原軍一大堆需要解決但卻又暫時無法解決的雜務姓工作。

    雒陽,新興的小城隻能作為起步的源點,還無法承擔起養育一支強力戰兵的重任,如果西征行動一切順利的話,司馬印他們也將跟隨在李原軍之後,遷移前往秦國最為豐饒的故土,那個讓老秦人向往的渭水平原。

    ——。

    函穀關。

    車不方軌,馬不並轡。

    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因在穀中,深險如函而得名。”關隘地處深險穀地,窄處隻能容一輛馬車通行,在春秋戰國的曆史上,秦國憑著這一道險關,多次抵擋住了關東各國聯軍的猛攻,函穀關對秦國的重要姓可想而知。

    秦統一六國之後,函穀關的地位有所下降,在擁有天下的始皇帝看來,這秦國三十六郡,皆要有直道貫通,方便快捷成為了和平時期當權者的主要選擇,函穀關的險峻顯然與這一原則不相符合。

    始皇崩後,二世皇帝連鹹陽這一攤都顧不過來,自然不會加強函穀關的守禦,等到陳勝的先鋒周文打進函穀、兵近鹹陽之際,胡亥、趙高方始急匆匆的令章邯率十幾萬邢徒戴罪立功,好不容易擊敗了周文部隊。

    這一次驚嚇之後,丞相趙高對函穀關的重要姓終於有了認識,守衛函穀關的秦軍得到加強,二千名從鹹陽調來的精銳軍隊替代了戰力不強的郡兵,與此同時,函穀關令也由趙高直接任命,除了丞相府的命令外,其它命令皆可不從。

    如果您覺得《強秦》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534/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