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五十章 連環計(1/2)

    有一、二諸侯與城中秦軍相約,而內容隱隱透露出的不是舉兵同向,而隻是互不攻擊,這是陳平聰明的地方。

    劉邦若是截獲書信,必然會對內容起疑,若是陳平在信中說,有諸侯與秦軍勾結,試圖投降或者反叛的話,劉邦的第一反應就是離間計,秦國大廈將傾,關東群豪並起,隻要有點眼力的,都能看出秦國末路亡途。

    但現在,陳平隻是簡略幾句,提了下約定互不攻擊,這就增加了諸多的可能姓,相互不打,這目的是為了保存實力,在這亂世當口,實力決定一切,劉邦不也在處心積慮的擴允兵力,諸侯們有這樣的想法,也是理所當然。

    如果各路聯軍都抱著坐山觀虎鬥的心態,劉邦可沒有項羽破釜沉舟的勇氣和霸氣,單憑他手下的力量,很明顯是無法拿滎陽怎麽樣的。由此,劉邦在將信將疑的情況下,就會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他會對聯軍諸侯更加的提防,同時,也會加快整合吞並的速度。

    欲速則不達,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隻是民間的傳說,可以想象,當劉邦用溫厚的長者風度腐化諸侯將領時,當曹參、周勃等人用兄弟義氣拉攏一個個猛士時,那些即將會變成光杆一個的諸侯會是怎樣的反應。

    反抗,勢必難免。

    至於能激起多大的風浪,主要還看諸侯的能力,不過想來,這些連史書都隻是名字一筆帶過的貨色,能給劉邦造成幾天的不愉快就已經不錯了。

    時間,對於雙方來說,是彌足珍貴的。

    一旦求援信件發出,劉邦斥候能截獲的,頂多十之五、六,而當章邯軍、王離軍和雒陽的李原軍一起壓迫過來時,劉邦麵臨的就將是被圍殲的局麵。

    陳平這一計,揣磨的就是人的心理,針對的是人的弱點。可謂毒辣之極,李原自問,要是他處在劉邦的角度,到時候除了撤退之外也沒有辦法拿出應對的措施,當然,象項羽這樣的蠻不講理的猛漢除外。

    霸王之勇,已經讓與之對戰的對手聞之而膽寒,不管不顧,強力破城,這便是項羽的作風。

    李原很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會一會這位一手將秦國大軍葬送的超級猛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在一次又一次的搏殺中,李原的自信也在逐步的增長,他已經不再是沒有身份地位的區區一小卒,在他的麾下,千軍萬馬,一呼百應,長槍所向,縱橫無敵。

    而隨著陳平的到來,李原在謀士方麵的弱點也在一點點的克服,就這次陳平獻計來說,就在很大程度上,讓李原這一支孤旅從無援的狀態下解放了出來。看到手底下的軍隊在一天天壯大,看到從無人可用到慢慢的有了一、二個來投奔的謀士,這種養成的感覺其實是最有成就感的。

    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這其中並沒有陳平的名字;漢高祖劉邦,也就是現在被擋在滎陽城下的這位,在評價陳平時,則用了智有餘、能不足的評語,而實際上,陳平對劉邦的貢獻並不比三傑差了多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