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七百四十四章 高溫超導線圈(1/3)

    大棒加胡蘿卜永遠都是最佳的組合,在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杏川縣的大多數小鋼廠都接受了秦海提出的方案。他們根據遠近親疏進行自由組合,平均十幾家企業合成一家,以原有的設備、積壓的原材料等為抵押,向秦海申請了更新設備的貸款,購入二手設備,建立起了一批具有一定技術水平、達到國家經貿委規定生產規模的新型鋼廠。

    在鋼材遭到工作組查扣的那段時間裏,不少小老板都因為資金不足而借下了高利貸,這成為他們的一塊心病。秦海借郭秋實之手,在杏川縣開展了一次打擊高利貸的專項行動,打掉了幾個專門以高利貸牟利的團夥,幫小老板們擺脫了高利貸的夢魘。這個舉動又讓他在小老板中間贏得了眾多的讚譽。

    李林廣帶來了一批學生,為杏川的新鋼廠提供技術指導,幫助這些鋼廠迅速走上正軌。新鋼廠的能耗和原材料使用效率遠遠高於此前那些小作坊,由於產品質量可靠,鋼材成品的價格又比此前的地條鋼要高出許多,因此利潤率遠遠地高於原來的水平。當前國內鋼材市場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這些新鋼廠的產品不愁銷路,其效益幾乎可以用日進鬥金來形容。這樣一來,小老板們心中最後的那點芥蒂也蕩然無存了,大家都把秦海當成了自己的救星。

    當然,如魯全林那樣認準了一個死理,堅決不與秦海合作的人,也是有的。對於這些人,秦海也就懶得去關心了,任其自生自滅。魯全林原本還打算趁著縣裏的新鋼廠陸續投產之屆,繼續搞點地條鋼,魚目混珠地運出去賣錢。誰料想。杏川縣那些新建立的鋼鐵廠聯合成立了一個行業協會,專門對運出杏川縣的鋼材進行檢查,不達標準不許出境。秦海的工作組雖然撤走了,但魯全林以及其他一些殘餘的地條鋼企業依然無法經營下去,最終難免走上了破產的道路。

    杏川縣小鋼鐵改造的成功經驗迅速得到了推廣。全國各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查扣地條鋼的運動。

    不管那些地條鋼生產企業藏得多麽嚴實。他們的產品最終都是要上路運輸的。經貿委會同公安、武警等部門在地條鋼泛濫的地區建立了一批檢查點,專門檢查過往運輸的鋼材,掐斷了地條鋼外運的通道。這一手既簡單又有效,很快就讓各地的地條鋼生產企業都陷入了絕境。

    隨後,由大秦集團牽頭成立的鋼鐵企業升級改造基金會就開始介入,依靠大秦集團雄厚的財力,基金會促成了數以千計的地條鋼企業實現合並。開展技術升級。使其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與此同時,以大秦集團為核心的鋼鐵產業聯盟也逐漸成形,一開始加入聯盟的隻有那些接受了大秦集團資助的小型鋼鐵企業。隨著“鋼盟”的聲勢越來越大,一部分具有一定規模的民營鋼鐵企業也選擇了加盟其中,以求獲得同盟的庇護。冶金專家李林廣被鋼盟聘為榮譽主席,宋洪軒則擔任了鋼盟的理事長,負責具體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