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四百四十七章 整治一下這個風氣(1/3)

    聽到秦海這樣說,陳賀千的臉也黑了,他伸出手說道:“讓我看看。”

    秦海把京石機的報告遞給陳賀千,陳賀千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不禁怒道:“這個周以誠搞什麽名堂,這是明目張膽的陽奉陰違嘛!”

    這一次由國家計委向各家企業下發的通知,陳賀千是認真研讀過的,對於其中提出的以材料、工藝的突破為核心這條原則非常認同。而周以誠在報上來的方案中,卻強調了一大堆困難,聲稱材料的研發周期太長、工藝的開發缺乏論證,然後避開這些關鍵環節,提出利用進口材料進行乙烯壓縮機的研製。

    如果對京石機的情況不夠了解,秦海和陳賀千或許會被周以誠的這番說辭所迷惑,進而接受他所提出來的方案,並期待未來京石機能夠補上材料和工藝的欠債。而現在的情況是,秦海從樊誌淵、吉振榮他們那裏已經了解過了,京石機在上一次參與30萬噸乙烯壓縮機研製的時候,就已經說過同樣的理由,而且也承諾會在整機項目完成後,繼續開展低溫材料和鑄造工藝的開發。結果,整機鑒定通過了,項目結束了,京石機就把這些諾言扔到了一邊。

    時隔兩年,當一個80萬噸乙烯壓縮機的開發任務出現在京石機麵前時,他們居然還是拿不出合格的低溫鋼材,還打算繼續通過進口鋼材的方法來解決材料問題。如果一次又一次都是這樣避實就虛的話,這些所謂的重大攻關。又有什麽意思呢?

    最可氣的是。如果把最困難的材料和工藝問題撇開,僅僅是進行整機設計和製造,有前麵30萬噸整機的基礎,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資金。周以誠卻閉口不提這一點,而是悍然提出了4000萬的研製費用。陳賀千不用去拷問周以誠,也能夠想象得出,這完全就是拿著一個虛假項目來騙取國家的重大項目補助。至於錢到手之後會被用於什麽目的,那就不用細說了。

    看到自己的學生遞上來這樣一份報告書,陳賀千的怒氣是可想而知的。

    “老陳,你上次不是還誇這個周以誠是你最得意的弟子嗎?怎麽,現在給你丟人了?”李林廣在一旁沒心沒肺地調侃著。

    因為秦海的原因,李林廣和陳賀千已經認識很長時間了,李林廣是個率性而為的人,陳賀千則是一個謙和君子,兩個人性格不同。但私交卻非常好,所以李林廣才會在這個時候還跟陳賀千開著玩笑。

    陳賀千歎了口氣,說道:“這件事,其實也不能怨周以誠。咱們這些企業做事,一向都是這樣的規則,周以誠也算是近朱者赤吧。唉。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小秦提出的原則,實在是太英明了。如果我們不堅持把攻關的重點放在材料和工藝上,那麽這一次的重大成套裝備攻關,最終又要流於形式了。”

    李林廣笑道:“老陳,你現在才知道小秦的本事啊?我是服了這個小年輕了。你說說看,他比我兒子也大不了幾歲,怎麽想問題會這麽老道?連咱們這兩個老家夥都比不上他,你說這是什麽道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