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四百四十三章 用利益綁到一起(1/3)

    “所有接受了低溫鋼材工藝的企業,有義務派出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我們後續的其他材料科研工作,並且可以按照各自貢獻的大小,分享其他的材料科研成果。”秦海說道。

    “這個條件……”樊誌淵抽了一口涼氣,“小秦,你這不就是把各家企業都綁到一起來了嗎?”

    秦海道:“正是如此。其實我也是受你們二位的啟發,才想到這樣一種模式。咱們現在有了低溫材料研究中心這個平台,未來還可以再擴展到高溫材料、耐腐蝕材料、密封材料等等領域。

    化工領域使用的材料多如牛毛,其中最尖端的那些材料,我們基本上都不能自給。如果靠每家企業單打獨鬥地去開發,一來是實力不足,二來也難以保證他們有積極性。如果我們能夠用利益把大家綁到一起,共同開發,豈不是能夠最快地取得進展?”

    “這個想法倒的確是不錯。”樊誌淵說道,“如果真的能夠實現,那將是一項了不起的創舉啊。”

    作為化工係統裏最高研究機構的一名中層幹部,樊誌淵對於係統內的科研情況有著深刻的體會。在化工領域裏,除了國家化工設計院之外,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化工設計院,一些大型企業則有實力不俗的技術部、研究中心等,再加上諸如華清大學化工係這種高校係統的研究力量,全國從事化工技術開發的人員不算少,每年的總投入也頗為可觀。

    可是。這麽大的研究力量。分散在不同機構裏,就很難形成合力,這導致了許多大型的科研項目無法進行,而一些小型項目又經常出現重疊、撞車的現象。對於這種亂象,樊誌淵痛心疾首,也曾多次向設計院甚至化工部的領導反映過,希望能夠有所改變。但看得到問題是一方麵。解決問題卻是另一方麵。化工部對於各地區和大型企業的控製力也是有限的,要想強行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來,難度非常大。

    秦海提出的思路,與樊誌淵以往的思路大不相同。樊誌淵作為體製中人,思考問題往往是從行政角度出發,隻會想如何用一道命令或者一個文件來達到目的。秦海的想法就不同了,他是一個經過市場經濟洗禮過的穿越者,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努力用利益關係把大家綁起來,有事大家一起做,出了成果大家共同享有。

    這個思路說開了並不複雜,在以往也並非沒有人想到過,但要真正實施起來,卻還是需要一些條件的。其中最主要的條件。就是必須由一個具有號召力的主體來進行牽頭。讓各家機構唯其馬首是瞻。可是,化工部也罷,石化總公司也罷,雖然有一些行政權力,但囊中羞澀,很難讓下屬企業服從。秦海手裏握有幾十億的資金,又對材料科學的研究規律十分熟悉,無疑是一個最合適的牽頭人。

    秦海原來並沒有考慮到這件事情,但聽吉振榮和樊誌淵反複向他講起部門協作的理念之後,他靈機一動。便想出了這樣一個方案。化工機械領域裏涉及到的材料是非常多的,他既然不能吃獨食,那就幹脆讓大家一起來出力,誰也別打算搭自己的便車。在研究過程中,他可以提供資金和設備,但最終的成果他是要拿去轉化為利潤的,而其他參與研究的單位,隻能得到成果的使用權而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