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四百二十九章 無人問津的紅嶺(1/3)

    呂鶴興向秦海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卻很無奈。當然,這也是前一世的秦海曾經聽說過的故事,隻是現在由當事人親自講出來,有些內幕更為清晰。

    我國在70年代中期引進斯佩發動機的初衷,一是為了借鑒國外的經驗,全麵提升國內的發動機設計和製造水平,二則是為了裝備某種型號的輕型轟炸機。在技術引進之後,由43A廠牽頭,開展了斯佩發動機的國產化工作,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1980年初,采用英國材料製造的國產斯佩發動機在英國進行了地麵試車以及高空性能、功能起動、再點火試驗、零下40攝氏度冷起動試驗等,均達到了預期效果。1980年5月,中英雙方在考核合同上簽字,確認斯佩發動機國產化試製合格。按照國內的慣例,國產化之後的斯佩發動機獲得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紅嶺。

    可就在這個時候,尷尬的情況出現了。由於國民經濟大調整,國家大幅度壓縮軍事開支,原定的某輕型轟炸機項目因缺乏資金而無法上馬,紅嶺發動機一經問世便遭遇了無人問津的窘境。從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43A廠利用早期進口的英國材料完成了後續十幾台紅嶺發動機的製造,然而卻找不到發動機的買主,隻能將這些耗費了大量寶貴外匯的發動機束之高閣。

    1988年,中越發生了南海衝突。國家意識到南海方向急需一種能夠執行殲擊和轟炸任務的大型作戰飛機。某型殲轟戰機的研製被提上了日程,紅嶺被確定為該型戰機的發動機。然而,由於耽擱了十年之久,紅嶺發動機的材料國產化工作遲遲未能完成,成為發動機全麵國產化的重要瓶頸。

    “紅嶺發動機使用的金屬材料牌號有112個,其中非不鏽鋼35個,不鏽鋼8個。高溫合金16個,有色金屬25個,鈦合金4個,其他6個。這些材料中的大部分我國都無相應材料,需要仿製。例如,低壓低氣機裏的轉子葉片,用的是鈦-6鋁-4釩合金,我們目前還無法生產,隻能從英國進口。”黃東峰插話補充道。

    “軍用材料如果需要依賴國外。是非常危險的。一旦發生戰爭,國外中斷對我們的材料供應,我們的戰機生產就無以為繼了。即便國外能夠向我們提供這種材料,我們的產量高低,也是完全操縱在別人手上的。別人如果不想讓我們生產,隨時可以掐我們的脖子。這是我們無法接受的事情。”呂鶴興沉重地說道。

    呂鶴興和黃東峰說的這些事情。秦海在前一世多少有些耳聞,也知道為了突破這些技術障礙,軍工部門付出了怎樣的艱辛。他抬起頭對幾個人問道:“那麽,目前你們有沒有開展這些材料的國產化工作呢?”

    “當然在做。”嚴泉根搶著回答道,他也得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

    “進展如何?”秦海又問道。他知道,這種軍工科研的進展情況,是屬於保密內容,不過,既然呂鶴興等人找到他門上來了,顯然就沒把他當成外人。如果對方連這樣的東西都要瞞著他。那雙方就沒什麽可談的了。

    果然,聽到秦海的問題,嚴泉根和黃東峰都扭頭去看呂鶴興,待得到呂鶴興一個肯定的暗示之後,黃東峰才歎了口氣,說道:“不瞞秦總說,進展非常不順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