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速之客(1/3)

    確定了秦海和寧默的身份,漢屏的官員們再也不會把秦海說的1000萬以上投資當成什麽玩笑話了。秦總何許人也,那是分分鍾就能掙到幾萬美金的人物,在漢屏呆了三天,難道就為了跟大家逗悶子?

    縣委擴大會議做出了決議,全縣的中心工作就是圍繞著漢屏玻璃廠改造的問題,為秦總、寧總提供一切便利,一切以讓秦總、寧總感到滿意為原則。會議還決定成立一個由廖和興為組長,縣長梁勃和許昕群為副組長的工作小組,協調為大秦集團服務的各項事宜。也就是說,包括縣委辦主任魏東東、招商局長陳海奎等在內的一幹縣裏的中層幹部在這個小組中的位置還比許昕群要低上一級。

    會議結束之後,廖和興在第一時間向郎寧市委和市政府匯報秦海到漢屏縣考察的事情,結果在郎寧市那邊又引發了一場雞飛狗跳的騷動。大秦集團的龐大資金實力,即便是郎寧市也隻能仰望,郎寧市委書記當即命令廖和興,必須做好照顧秦海的一切工作,同時馬上安排了一名副書記和一名副市長趕赴漢屏,代表市裏與秦海進行接洽。

    後續的事情就變得異常順利了。

    大秦集團公司派來了一個工作小組,對漢屏玻璃廠進行全麵調查,隨後與漢屏縣簽訂了合資協議。協議規定,由大秦集團向漢屏玻璃廠注資1500萬元,用於技術改造。漢屏縣方麵為玻璃廠提供擴建的土地。並負責建立幾處石英砂、長石等礦物的采礦基地。為玻璃廠保證原材料的供應。

    合資後的漢屏玻璃廠由大秦集團擁有70%的股權,漢屏縣擁有30%的股權。根據大秦集團的提名,漢屏玻璃廠原廠長龐正雄被調離,副廠長張釗接任廠長,蘇長亮任總工程師,大秦集團來的幾名人員分別擔任了財務總監和副廠長、人事總監等職。

    漢屏玻璃廠原有的產品被全部放棄,新的生產方向確定為礦渣微晶玻璃。年產量為30萬平方米。為了適應新產品的生產,原有的生產線需要進行必要的改造,一些陳舊的設備也得到了更新。

    在設備改造期間,全廠職工全部脫產接受培訓,一線的操作工需要學習新的生產規範,行政部門的人員也需要學習有關現代企業製度、現代營銷理念等課程。

    為了避免人員大幅度變動帶來的不穩定,新的領導班子借鑒了大秦集團在金塘的經驗,把通過學習而未能掌握必要技能的工人和幹部編入勞動服務公司,在工資和福利方麵予以扣減。這些被淘汰的人當然不會服氣。也不乏鬧到縣政府去的,但縣裏的態度非常堅決,加上大家對於玻璃廠未來的收入預期較高,不願意離開,所以鬧事的人折騰了一會就偃旗息鼓了。

    蘇長亮沒有參加廠裏的職工培訓,他帶著技術科的一班人馬。去了安河省。在安河材料學院專家的指導下進行微晶玻璃的技術開發工作。與他的二把刀技術不同,材料學院裏的幾位玻璃學教授都是國內的頂尖專家,而且設備條件也遠比漢屏玻璃廠要好得多。蘇長亮等人在安河呆了一個月,就解決了微晶玻璃配方和熱處理工藝等問題,帶著技術文件返回漢屏玻璃廠,開始了微晶玻璃的工業化生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