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三百七十章 豐碩的回報(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說起來,大家會這樣想的原因,在於他們都是從體製中出來的,完全缺乏專利意識。當年的體製根本就不允許研究人員個人占有專利,或者說得更確切點,連他們所在的機構,也沒有把專利當成一回事,經常是隨隨便便就把技術送給別人了。甚至有時候還反被外國機構搶注了專利,弄得實際的發明人反而不能使用自己的技術。

    秦海的材料學院從一開始就把專利當成了決定學院存亡的關鍵,李林廣是親眼看到熱噴塗機的專利如何為秦海掙到數億美元利潤的,因此對專利的認識十分深刻。在他的指導下,材料學院的專家們都學會了重視科研中產生的專利技術,但凡有一些成果,就馬上報送給學院的專利處,由專利處組織申請專利。

    為了鼓勵學者們多出專利技術,學院還製訂了對專利發明人的收益分成製度,規定從專利中獲得的收益,會按一定比例返還給發明人,一部分作為科研經費,另一部分則作為科研獎金,直接歸發明人個人所有。

    這項政策一出台,引起的連鎖反應是十分強烈的。第一個申報了專利技術的是搞熱敏陶瓷的專家張婭婷,她在材料學院實驗室裏研製出的一種熱敏陶瓷技術被曲武陶瓷集團采用,並向材料學院支付了專利使用費。張婭婷因此而獲得了一筆10萬元的專利分成,一下子轟動了整個學院。消息甚至傳到了張婭婷原來的單位,引得好幾位原來看不起材料學院,拒絕跳槽的專家也拋開矜持,投奔到材料學院旗下來了。

    從那開始,專家們就認識到了專利技術的好處,並且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將研究工作的重心轉向了能夠產生出應用成果的方向。馬恩曾經指出過:一旦社會產生某種需求,將比100所學院更能推動科技的發展。材料學院的情況正是如此,由於有利益的驅動,加上強有力的經濟支持,這半年來,整個學院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專利處的人員由三人增加到十幾人,還是應接不暇。

    孫玉智本人是搞磁性材料的,秦海在把他挖過來的時候,曾經跟他談過稀土永磁合金的問題,並且希望他在這方麵有所建樹。孫玉智一方麵是自己對這個課題感興趣,另一方麵也有些報答秦海的心態,因此在稀土永磁合金方麵傾注了大量的精力。

    工夫不負有心人,孫玉智的努力也得到了豐碩的回報,他的研究不但為他提供了兩篇優秀論文,還產生了幾項永磁材料新成果。孫玉智知道,這幾項成果都是處於世界前列的,如果投入生產,可以產生出數百萬的利潤。在做出這些成果之後,孫玉智覺得自己終於能夠坦然地接受秦海給他的優厚待遇了。(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材料帝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3/3096/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