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二百三十四章 英雄所見略同(1/3)

    國產化辦這一次拿出來參與洽談的技術,一共有30多項。其中一半是來自於東耀塑料廠和海傑公司,這兩家都是與秦海有關的企業,研發資金也是由秦海提供的。另外一半來自於浦江的幾家高校和科研機構,有些是這些機構從前已經研究出來,尚未應用於生產實踐的,還有一些則是國產化辦咬牙拿出錢委托這些機構新近研究出來的。

    與秦海的大手筆相比,國產化辦在科研投入方麵實在有些畏手畏腳。沒辦法,秦海花的是自己的錢,隻要他自己看好了,就敢於投入。楊新宇花的是國家的錢,打報告遞申請等著機械部給他批錢,花費的精力比研究一項技術還多。

    科研都是風險投資,誰也不敢說錢扔進去了就一定能夠有產出。這種有風險的事情,於克岫他們不敢幹,楊新宇其實也為難。就算他思想開放,有冒險精神,架不住上頭還有管錢的部門,還有其他監督部門,他不在乎,別人還不想和他一起去淌渾水呢。

    不過,費了半年的時間,國產化辦投入的資金總算是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以與秦海這邊拿出來的成果一起參與交易洽談了。如果沒有這些“國家隊”的成果,全都是秦海這邊的私營企業拿出來的成果,楊新宇甚至機械部的臉上都不太好看。

    技術交易的方式是十分簡單的,國產化辦把30多項成果掛出來,說明利用這些成果可以生產出哪些新材料,與此同時,又列出了國內汽車行業對這些新材料的需求量和采購價。剩下的事情,就是應邀前來的各家生產企業權衡利弊,提出購買這些技術成果的意向價格。與技術的擁有方進行協商。

    關於技術交易的價格,秦海曾經劃出過一個道道,那就是按材料成品的增值部分,在生產方與技術方之間按比例進行分成。比如說普通聚氯乙烯的價格是3000元每噸,改性聚氯乙烯是5000元每噸,扣除改性劑的成本和必要的工時耗費。每噸的增值是1500元,那麽就以這1500元來進行分配。秦海提出的分配比例是五五分,也就每家各占增值部分的50%。

    秦海提出這個方案,也是有所考慮的。80年代末期正是國內市場價格改革的攻堅階段,從86年開始,無論是消費資料還是生產資料,價格都有明顯的上漲。以普通聚氯乙烯為例,85年之前每噸的價格是1900元,而到87年就漲到了3000元每噸。88年之後更是達到了4000元以上的價位。在這種價格不斷變化的時期,按單一價格出讓技術無疑是不合適的。

    楊新宇對於秦海提出的方案十分讚同,在征得機械部的批準之後,這次技術交易洽談會就如期召開了。在這一次洽談會中,主要交易的都是高分子材料的技術。以楊新宇的想法,如果這次洽談會能夠取得成功,未來再進行玻璃、金屬材料等領域的交易,並將其變成一種常態化的機製。

    為了避免給參加洽談的企業造成誤會。秦海和夏揚傑都被排除在洽談會場之外,因為他們倆人都曾經以國產化辦的身份出現過。而現在卻是交易技術的提供者。在洽談會上,東耀塑料廠方麵派出來的代表是柳耀忠,海傑公司方麵則是喻海濤,至於各家科研院所,也分別派出了負責交易的人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