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六十一章 老將出馬一個頂倆(1/3)

    大家玩笑開過,寧中英又對秦海問道:“小秦,你是個懂技術的人,你覺得我們下一步能夠做點什麽新產品出來,讓青鋒廠擺脫困局?”

    “旋耕刀片能算嗎?”秦海問道。

    寧中英的臉色陰了下來,他緩緩地搖搖頭道:“不能算了。”

    “什麽意思?”秦海一驚。寧中英複出之後,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動旋耕刀片堆焊工藝的開發,現在堆焊自動夾具已經製造出來,刀片的後期處理進展順利,全廠職工都認為旋耕刀片能夠成為青鋒廠的一項主打產品,最起碼能夠保證青鋒廠今年達到止虧的目標。可是寧中英卻突然說出這樣悲觀的話,原因何在呢?

    “昨天老蕭從紅澤回來,帶回來一個壞消息。”項紀勇替寧中英解釋道,“省農資公司答應接收我們這2萬片庫存刀片,但後續不再訂貨了。”

    “為什麽?”秦海奇怪地問道,“咱們什麽地方得罪他們了?比如說……忘了給他們意思意思?”

    秦海對於時下的社會風氣還是有所了解的,要求人辦事,多少都得“意思”一下。當年的人膽量和胃口都不算大,一壺茶油、幾斤白糖,都可以表示“意思”。他不知道蕭東平是否忽略了這些禮節,但以他的猜想,像蕭東平這樣的老供銷,應當是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

    項紀勇道:“不是的,老蕭和農資公司那邊的關係處得不錯,該表示的感謝,也都已經表示了。農資公司那邊也盡了力,省裏的市場不夠大,他們還專門和東北那邊的大農場聯係過,也推銷出去了一些,但要消化掉這2萬片刀片,還有不小的難度。”

    寧中英見秦海還是不太理解,又補充道:“現在各地的情況都差不多,農機企業半死不活,所以各省都要保自己的企業,不願意從其他省份進貨。咱們的刀片雖然質量上已經不亞於外省的一些大廠,比那些小廠更是強出一大截,但地方保護主義這個東西,你是拿它沒辦法的。”

    “我明白了。”秦海點點頭。他實在是忽略了這個關鍵的因素,那就是當年的全國市場是相互割裂的,每個省市都是一個封閉的經濟體,地方保護主義的壁壘遠甚於後世的國際貿易壁壘。

    在當時,如果某種商品屬於緊俏商品,那麽各地就會嚴格限製本地企業向外地銷售,同時派出采購人員到外地市場去搶購。反之,如果一種商品相對過剩,那麽各地就會限製外省市的企業到本地來推銷商品,把有限的本地市場都留給自己的企業。

    那時候,地方保護之殘酷,是後世的人難以想象的。一些地方為了保護本地緊俏物資不外流,不惜動用民兵、警察,荷槍實彈地在省界值勤,遇到運載緊俏物資的車輛,不容分說就直接扣留下來。那些看中省際間物資差價的“倒爺”們為了能夠躲過檢查,往往要雇傭省界附近的農民,走偏僻小道過境,其行為簡直與走私相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