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活在靖難

第13章 三個人的電影(1/4)

    徐平安反正也是閑來無事,於是便每天講故事給朱玉英和朱高熾這兩姐弟聽。

    朱玉英和朱高熾又把這個故事講給朱棣和徐妙雲聽。

    朱玉英嘴皮子溜得飛起,把故事重繪得有聲有色,朱高熾也想講,奈何自己嘴皮子不如姐姐利索,隻能偶爾附和著說兩句。

    “殿下,這徐平安倒是個會帶孩子的。”,徐妙雲哄睡孩子們後對朱棣說到。

    朱棣笑道:“那就讓徐兄弟當英兒和熾兒的蒙學老師吧,也免得徐兄弟待著無聊。”

    徐妙雲不置可否。

    於是朱棣徐妙雲夫妻倆便帶上“束脩”去找徐平安給自己孩子當老師。

    這個“束脩”當然隻是意思一下,徐平安雖然現在有錢,但目前還住在人家家裏,多少都得給主人家一個麵子。

    於是徐平安便答應了下來。

    後宅。

    兩個小家夥倒是很高興,朱玉英高興地跳著說道:“那我豈不是能天天聽大哥哥講故事了?”

    徐妙雲糾正道:“英兒,要叫叔叔,不過現在得叫先生,萬不可缺了禮數。”

    朱玉英笑著應道:“知道了,娘。”

    朱棣有意無意地插了一嘴:“叫大哥哥倒是也沒什麽問題。”

    徐妙雲白了一眼自家夫君,說道:“那你還叫人家徐兄弟?”

    朱棣尷尬地笑了笑,不再說話。

    之後的日子便是徐平安帶著兩個孩子瘋玩,他倒不覺得耽誤了孩子學習,本就是天真愛玩的年紀,何必壓著孩子坐在學堂裏。

    再之後便是徐達來北平,朱棣徐妙雲夫妻倆帶孩子去看望自己孩子的姥爺。

    徐達那邊的意見徐妙雲多多少少也是有透露些給徐平安。

    徐平安也覺得玩得確實有些過頭了,於是便打算正式給兩個小屁孩上課。

    洪武十五年,五月初六。

    他今天打算教的第一樣東西便是《三字經》。

    畢竟小學被強逼著天天要背,學校要響應複興國學的社會熱潮,這個東西他記得最深。

    他也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麽時候出現的,不過反正都是蒙學,教這個準沒錯。

    《三字經》的由來,爭議還是蠻大的,有說宋末的,有說明初的,但徐平安覺得,《三字經》估計也不是一日就形成的,估計宋代出現了最初版,後來被人不斷修改加工,以至成了後世的那個版本,明代修改的一個版本應該也是其中有比較大的意義的一個版本。

    徐平安的小院的一間屋子裏,徐平安讓人清理了出來當做教室,裏麵徐平安還讓人打造了一塊白板,至於粉筆就先用燒過的木材形成的木炭來代替。

    下麵的兩個小桌上則坐著朱玉英和朱高熾兩姐弟,他們身後還站著李念月、李小寶他們四人。

    “今天我們正式上課,我們今天要學的書叫作《三字經》,接下來,我會把你們今天要記得內容寫在白板上,這些三字句的意思我會教給你們,你們有什麽不懂的可以在課堂上問我,知道了嗎?”,徐平安對著兩個小家夥說到。

    “知道了。”,兩個小家夥奶聲奶氣地答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