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活在靖難

第13章 三個人的電影(2/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回答完朱玉英舉手說道:“那先生,我們學完可以給我們講故事嗎?”

    徐平安想了想,點點頭,說道:“若是你和熾兒學得好,我倒是可以給你講。”

    兩個小家夥聞言也是非常高興。

    李念月幾人也是非常高興,他們也很喜歡聽徐平安講各種各樣的故事。

    不過這時徐平安的聲音幽幽傳來:“後麵那幾個也要給我學好啊,不然我可不講故事。”

    李念月等人也隻能無奈跟著學。

    徐平安首先在白板上寫上了第一二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這裏他還用上了標點符號,近現代認為標點符號是從西方引進來的,其實不然,中國自古便有之,隻是和當今所用的標點符號有所區別,加之滿清文字獄的破壞,所以才有所失傳。

    徐平安問道:“有誰能知道這裏麵的意思?”

    這一二句道理很淺顯,朱玉英積極地開口說道:“先生,先生,我知道。”

    徐平安笑著說道:“那你說。”

    朱玉英答道:“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人一開始都是善良的,本性也都差不多,隻不過是因為習慣的不同才導致人和人之間不一樣。”

    徐平安老夫子似得老懷欣慰地點點頭說道:“英兒說的很對,但先生要教給你們的卻是另一方道理。”

    隻見徐平安說道:“人一開始是無善惡之分的,人之所以能稱之為人,是因為我們人有更為豐富的情感與思想,與禽獸不同,不會隻為了利益而活,所以自人們聚居起以來就有向善之心的出現,也就是說向善之心自古有之,大家都希望人人都能善良,但由於這個向善之心是後發的,是人類聚居後才出現的。”

    “所以這個向善之心,很容易被一些禽獸本能所侵蝕,加之每個人的經曆不一樣,而導致有的人會去行惡,我們從何這句話裏所要明白的道理便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須做到行善有度,須先愛己,才能愛他人,才能做到善,不然便是偽善。”

    見兩個小家夥懵懵懂懂,徐平安於是問道:“熾兒,若是你手上有個饅頭,你現在就要餓死了,而你旁邊有一個人也要餓死了,你的饅頭你會給他嗎?”

    朱高熾想了想,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有些結巴地回道:“先生,我,我,我不知道。”

    還是朱玉英搶著回答道:“我不會給,我要自己活下去。”

    徐平安滿意地點點頭又向著朱高熾問道:“熾兒,還是剛剛那個問題,若是你手上從一個饅頭變成了一百個饅頭,你願不願意分一個給這個人呢?”

    朱高熾這次很快地回答道:“我會。”

    徐平循循善誘地問道:“那是為什麽呢?”

    朱高熾回答道:“因為給他一個我還餓不死,如果還有別的人挨餓我還會繼續給他們饅頭,直到自己手上隻有一個饅頭。”

    徐平安驚喜地說道:“大善!”,不愧是未來的仁宗,既不拘泥死板,又能給予他人最大的善。

    朱玉英撇撇嘴,先生都沒誇自己。

    接下來徐平安又教了六句才停下來,這幾句徐平安都沒什麽異議,所以他也沒有改掉原文的意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