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氏水滸

第三百九十九章 朝廷救濟(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張叔夜也點頭道:“為一己之私,全不顧天下百姓。若是為官,恐怕也免不得禍害百姓。”

    左相吳用、右相趙明誠、參知政事張叔夜,目下大梁宰輔僅此三位,兩人給趙良嗣下了定論,也就絕了趙良嗣仕途。

    晁蓋聽得兩人都這般說,便也點頭道:“退下吧。”

    趙良嗣也知此生出仕無望了,頹然告退。

    張叔夜出列奏道:“太子旗開得勝,不曰即可打退西夏。臣請皇上讓戶部撥錢在陝西設立慈幼院、居養院、安濟院、漏澤園,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慈幼院,朝廷出錢雇乳婦,收養棄兒,或者家貧喪母的孩子也可送到慈幼院。朝廷按月撥放錢米衣物,把這些幼兒養育誠仁,待其長大後,可自由擇業,朝廷並不限製。

    居養院則是收容老疾孤窮丐者,便是路途上沒了錢財的行人也能得到救濟。

    安濟院則是收留一些傷病的人,朝廷出錢為其醫治。

    漏澤園則主要是為了安葬居養院和安濟坊故去的人,由朝廷安排墓地。

    這不是大梁首創,而是由殲臣蔡京所創。

    宋朝以前雖然也有朝廷救濟製度,但是多為臨時賑災救濟。

    直到蔡京執政,才在各州府興建這些場所,把臨時救濟改為常態。

    崇寧初,蔡京當國,置居養院、安濟院,三年,又置漏澤園。

    趙佶也曾得意的禦筆寫下:“鰥、寡、孤、獨有院以養,病者有坊以安濟,死者有園以葬,王道之本也。”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蔡京吹捧的“豐亨豫大”上,實際艸作卻出了很多問題,國庫雖有錢,但是下撥的時候卻要被貪官汙吏層層克扣。到了地方,朝廷撥的錢便不足了,為了迎合蔡京設立這些場所,很多州府都橫征暴斂。

    建好之後,又有人中飽私囊,很多地方管理不嚴,青壯年也混入其中。

    這些弊端都成了反對蔡京變法的人攻訐的理由,蔡京每次罷官,這些場所便會被廢棄。蔡京當政,然後再恢複。

    反反複複,再加上蔡京貪濫,所用非人,這些坊院其實也並沒起太大作用。

    張叔夜和蔡京也是政敵,但他在地方任職多年,也一手創辦過這些場所,知道這些場所對百姓的好處。

    更重要的是大梁免去百姓所有徭役和賦稅,官府要用工也得出錢雇傭,不怕地方官因此擾害百姓,大梁對貪腐又查得緊。因此張叔夜出仕後,便想借著大梁的鐵血,恢複這些救濟場所。

    戶部尚書蔣敬出列奏道:“京東、河北剛剛鋪開,兩路每曰用錢不下千貫,臣以為還是完善兩地製度後,再推進此事為好。”

    張叔夜卻是力主此事,馬上道:“陝西經曆一場戰火,孤寡傷病百姓必多,其他路或可暫緩,陝西路卻是刻不容緩,否則恐有百姓倒斃於路。”

    晁蓋皺眉道:“朕不是下令陝西州府救濟逃難百姓了嗎?”

    張叔夜恭聲道:“各州府救濟百姓也隻是臨時之舉,而且一旦太子擊退西夏,多數逃難百姓也便會回鄉,到時京兆府等地的逃難百姓就會大量減少,地方官員也不可能長期維持此事。隻有各州府全部設立三院一園才是長久之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