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作物栽培耕種(精裝)

古代園藝 1.(2/2)

    南北朝時期的園藝,比較突出的是在果樹的繁殖和栽培技術有不少創造發明,在嫁接繁殖、果樹疏花、修剪,以及防治蟲害等方麵取得了新的成就。《齊民要術》就詳細論述了果樹繁殖、栽植、管理及蟲害防治等技術。

    南北朝時期的大部分果樹采用分株、壓條和扡插方法繁殖。這一時期嫁接繁殖技術也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可稱為1400多年前古代農業技術發展上的一大成就。

    當時已知嫁接繁殖可以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和提早結果;並知道宜從壯樹上選取向陽的枝條充作接穗,用作接穗的枝條部位不同,可影響嫁接苗長成後的樹形和結果年齡的早遲。嫁接時間則以枝條萌發時為宜。

    對具體操作方法,當時已注意到使嫁接必須密接,接後要封土,保持濕潤,以利於成活。後來又進一步認識到嫁接親和力取決於兩樹間的親緣關係。

    在果樹疏花、修剪、防治蟲害等方麵,南北朝時也創造了許多可貴的經驗。如已注意到果樹開花過多與坐果率之間存在矛盾。對棗樹采取了“以杖擊其枝間,振去狂花”的措施,認為花繁則果實不成。

    此外,還創造了用斧背擊傷果樹皮,阻礙養分分流下行,以提高坐果率的“嫁棗法”,可以說是後來疏果和環狀剝皮技術的起源。

    在果樹防寒防凍方麵,南北朝有冬季葡萄埋蔓,板栗幼苗“裹草”,以及熏煙防霜等方法。

    唐宋時期,我國的園藝技術達到很高水平,許多技術世界領先。觀賞園藝發展迅速,出現了很多牡丹、芍藥、梅和菊花等的名貴品種。

    唐宋園藝出現了造詣很深的理論著作。如宋代茶學專家蔡襄的《荔枝譜》,講述荔枝的用途、栽培方法、貯藏加工方法、品種及特點等,全書內容較為翔實。

    北宋劉攽的《芍藥譜》所記揚州芍藥有31種,評為7等。每品均略敘花之形、色。據自序說,所記諸品,都讓畫工描畫下來,可見原書還有附圖。宋代詞人王觀在《揚州芍藥譜》中,主要描寫了揚州芍藥的種類、栽培與欣賞。

    北宋洛陽的花園類型園藝頗為壯觀。比如在天王院花園中,既無池也無亭,獨有牡丹10萬株,牡丹花開時,花園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這種專供賞花而建的園林在我國古典園林中還是少見的。

    再如歸仁園,該園所在地是洛陽城中一個花簇錦繡、植物配置種類繁多,以花木取勝的園子。但它與天王花園不同,天王花園是單一的牡丹園,花過即遊園結束,而歸仁園則是一年四季花期不斷,真可以稱為百花園了。

    此外,還有李氏仁豐園,是名副其實的花園類型的園林,不僅洛陽的名花在李氏仁豐園中應有盡有,遠方移植來的花卉等也種植,總計在千種以上。說明在宋代,已用嫁接的技術來創造新的花木品種了,這在我國園藝史上是了不起的成就。

    明清時期的園藝學專著更多,如清代弘皎的《菊譜》,共記百種菊,後附弘皎所編《菊表》,將百種菊列表評次,分二等六品。是諸

    多藝菊專著之一。

    再如清代園藝學家陳淏子的《花鏡》,是我國重要的園藝學古籍。書中講述了各種花的種栽方法、用途等。《花鏡》的問世,奠定了我國傳統觀賞園藝植物學的基礎。

    我國享有世界級“園藝大國”和“園林之母”的聲譽,因為既有如上所述悠久的曆史,也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極豐富的園藝植物種質資源。曆史上我國許多園藝品種外傳就是個證明。例如:寬皮橘在12世紀由我國傳至日本,後傳遍世界各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