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畜牧漁業並舉(精裝)

古代漁業 4.(3/3)

    南朝梁學者劉孝綽《釣魚篇》中有“銀鉤翡翠竿”之句。鉤用銀子製作,釣竿上嵌以翡翠寶石,多麽漂亮。難怪後來用的釣竿都漆得紅綠相間,十分好看,這也是傳統留傳下來的習慣。

    我們的祖先在連續不斷的釣魚實踐中,還發明了拋竿。拋竿的特點是長線短竿釣,運用繞盤的機械原理,將鉤拋遠以釣取大魚,以繞盤可以收放線的特點卸去大魚的巨大衝擊力,有效地防止線斷竿斷,而將大魚穩穩地擒獲。這是我國釣魚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大飛躍。

    因拋竿是將木或竹製盤圓輪裝在手柄處纏線收放,因此古代稱之為“輪竿”;又因它的原理是將戰車的曲軸運用到釣竿上,故又名“奔車”。

    拋竿的文字記載始於唐代,有兩種:

    一種是輕巧小輪,有4齒的,也有6齒的,輕小,繞線少。有的能轉動,有的不能轉動,按在竿的中部前方,其槽內放線少,一般15米左右。這種輪竿多用於坐在船頭或深水磯頭釣魚,還是手竿釣,不可拋鉤擲遠,所以還稱不上是拋竿。

    還有一種是竿上有過線環、竿柄上方有絞盤的輪竿,古稱釣車。其原理及運用與今天的拋竿,或稱之為海竿、甩竿已一模一樣。

    到了清代,已有關於延繩釣的詳細記載,《古今圖書集成》更有大量涉及釣魚內容的敘述。

    延繩釣是指釣具通過幹線上間隔相同的支線連結釣鉤,具有幹線長而支線多和釣捕範圍廣的特點。為便於操作,釣線平時整齊盤放在籮、夾等容器或夾具裏。每籮幹線長數十米至數百米不等,有的可達千米以上,用以懸垂支線數十根至數百根。作業時,幹線少則數籮,多則數百籮連接使用,並通過浮、沉子等裝置,使幹線沿水平方向延伸,保持在一定的水層。幹線上通常還有適當數量的浮標,便於識別和管理。作業方式有定置式和漂流式兩種,前者用錨、沉石或插竿等固定,可在流急和狹窄的漁場使用;後者隨流漂移,適宜於在寬闊的緩流水域作業。為了釣捕不同水層的魚類,延繩釣還有浮延繩和底延繩的區別。

    延繩釣在釣漁具的捕撈生產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但用於淡水作業時規模較小,且多屬定置式;海洋中作業的延繩釣有大、中、小型之分。延繩釣有手工操作和機械操作兩種形式。簡單的機械操作隻備立式或臥式起釣機1台,比較完善的則已實現放釣、起釣機械化,有的還安裝了能收容全部幹線的卷線機。

    這些都表明,我國的釣魚曆史源遠流長,經驗十分豐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