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畜牧漁業並舉(精裝)

古代獸醫 1.(2/2)

    遠古時期的巫醫是一個具有兩重身份的人,既能交通鬼神,又兼及醫藥,是比一般巫師更專門於醫藥的人物。殷周時期的巫醫治病,從殷墟甲骨文所見,在形式上看是用巫術,造成一種巫術氣氛,對患者有安慰、精神支持的心理作用,真正治療身體上的病,還是借用藥物,或采取技術性治療。

    巫醫的雙重性決定了其對醫藥學發展的參半功過。到後來的春秋時,巫醫正式分家,從此巫師不再承擔治病救人的職責,隻是問求鬼神,占卜吉凶。而醫生也不再求神問鬼,隻負責救死扶傷,懸壺濟世。

    河北槁城商代遺址中發掘出鬱李仁、桃仁等中藥證明當時巫和醫是並存的。甲骨文中還有一些象征去勢的字,表明殷商的畜牧生產已對家畜產品作品質的改進。

    商代的獸醫已利用青銅針、刀進行外科手術。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牛,鼻中隔上穿有小孔,表示已發明了穿牛鼻技術。

    西周時,專職獸醫開始出現。當時,家畜去勢術有進一步的發展。在《周易》中,已指明去勢的公豬性情已變得溫順。

    據《周禮·夏宮》記載,朝廷每年早春即下達“執駒”,而在夏天則“頒馬攻特”,即將不作種用的公馬定期進行去勢。

    《周禮》等古文獻中記載有100多種人畜通用的天然藥物及采集草藥的時期。

    在西周時期,有一位畜牧獸醫名人造父。他具有高深的獸醫技術,善治馬病,留下了刺馬頸放血為馬解除暑熱的傳說。放血療法是我國中獸醫學的傳統療法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畜牧獸醫的科學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戰 國時期,已有專門診治馬病的“馬醫”。

    據《列子·說符》記載,齊國有個窮人,經常在城中討飯。城中的人討厭他經常來討,沒有人再給他了。於是他到了田氏的馬廄,“從馬醫作役而假食”,就是跟著馬醫幹活而得到一些食物。

    春秋戰國時期的獸用藥物,也是在根據人用藥物進行分類。當時的人藥物分草、木、蟲、石、穀5類,並分為以五毒攻病、五味調病、五氣節病、五穀養病等治療原則。這些經驗,常常被獸醫尤其是馬醫所借鑒。

    當時的馬醫在治療馬的內科病時,已經掌握了用水煎劑灌服的技術,還掌握了外科病用塗敷藥或去其壞死組織的辦法。

    事實上,我國最早記有“獸醫”一詞,就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周禮》,其中記載:

    獸醫掌療獸病,療獸瘍。凡療獸病,灌而行之,以節之,以動其氣,觀其所發而養之。凡療獸瘍,灌而行之,以發其惡,然後藥之,養之,食之。

    意思是說:獸醫的職掌是治療內外科獸病。治療內科病,采用口服湯藥,緩和病勢,節製它的行動,借以振作它的精神,然後觀察它的表現和症狀,妥善調養。治外科病,也是服藥,並且要手術割治,把膿血惡液排除,然後再用藥治,讓它休養,並注意調養。

    這個記載說明,戰國時期的獸醫技術已經比較發達,不僅已經有了內科外科的區分,而且製訂了診療程序,並且重視護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