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豐富金融形態(精裝)

票號匯兌 2.(1/2)

    票號匯兌 2.

    票號的興盛與衰落

    票號是現代銀行的前身。我國古代對銀行的命名,則是按其業務特征和曆史習慣,分別稱它們為錢鋪、賬局和票號。票號產生以後,經曆了一個興盛至衰落的過程。自從山西第一家票號開辦以後,票號呈遍地開花之勢。隨著客觀環境的種種影響,最

    終使盛極一時的票號無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

    山西票號一整套管理方法和業務經營模式,仍影響著我國現代的金融業,其成功的經營之道和衰敗的曆史教訓,至今仍為現代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曆史借鑒。

    在清代嘉慶時期以前是書信不通的落後時代,聰明的浙江寧波商人,看到了當時工商業和出外經商做工人的通信需求,以及書信不通成為經濟發展和人們交往的嚴重障礙,於嘉慶年間創辦了我國的民信局。隨後,信局業務在全國普遍開展起來。

    民信局結束了我國數千年以來民間書信不通的曆史,又為工商業溝通信息提供了方便,無疑對商品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山西票號的產生在客觀上提供了傳遞書信和為匯款者傳遞會票的條件,票號應運而生成為可能。

    民信局的興起,加上當時國內國際在貿易方麵的各種因素,使活躍在我國北方地區的山西商人深深感到運現的艱難和危險。

    也就在這樣的時刻,平遙縣西裕成顏料莊經理雷履泰,率先試辦京晉之間的撥兌業務,繼而把西裕成改組為“日升昌”票號,經營匯兌和存放款業務,揭開了我國匯兌業務的新時代。

    日升昌作為山西票號的第一家,自從山西票號產生後,發展十分迅速,1820年至1852年,就初步形成了票號的平遙、祁縣、太穀三幫發展的格局,分號涉及全國近30個工商業重鎮。

    把銀行推向全國,大大改變了賬局隻在北方少數城鎮設莊的不平衡現象,基本形成全國範圍融通資本的局麵,山西商人聲譽空前。

    此外,票號還在世界範圍內設立分號,日本、朝鮮、俄羅斯、印度、新加坡、英國的大城市,也設有山西票號的分號。

    由於幾家大票號的總號都設在平遙,不顯山不露水的平遙城差不多就是大清國的“金融中心”。

    票號這一金融形態最接近於近代銀行。其經營範圍包括存款、放貸、匯兌、代辦結算、債務清償、發行銀兩票等。就匯兌業務而言,票號提供的服務也是多樣化的,包括先收款再匯出的順匯、先匯出再收款的逆匯、票據貼現、對期匯票、分期付款匯票等。

    票號繼承工商會票的經驗,開始經營票匯,接著就經營信匯,而且信匯往往又與存放款相結合,既搞順匯,又搞逆匯。對於遠期票匯,還搞“認利預兌”的貼現業務。這一切表明,票號對匯兌方式和貼現業務都作出了貢獻,為工商業發展提供了便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