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豐富金融形態(精裝)

票號匯兌 1.(1/2)

    票號匯兌 1.

    票號最能體現晉商的經濟活動。票號是近代銀行產生之前的重要金融機構,在我國金融發展史上曾經起重要作用。事實上,票號就是晉商發明的金融貨幣。

    在山西商人從事對外貿易的過程中,票號無疑起了巨大作用。可以說,山西票號是我國最早進入國際金融市場,並把分支機構直接設在國外的金融機構。

    晉商還通過在國內各大商埠如廣州、上海等地設立分支機構,直接為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中外商人提供金融匯兌服務,大大促進了國內外貿易的發展。

    山西票號產生的背景

    票號是山西商人專門經營匯兌業務的金融機構,又叫“票莊”或

    “匯兌莊”。因晉商所創辦經營,所以也叫“山西票號”。山西票號是當時國內國際貿易發展的產物,是善於抓住商機的山

    西商人的獨特創舉。山西票號產生的曆史背景,源於當時的商品經濟的發展,早期金融組織賬局、錢莊的出現,以及鏢局運現的風險。當然,富於開拓精神的晉商,本身也需要更為靈活的資金鏈。正是這些背景,催生了票號這一撬動整個金融體係的行業的誕生。

    山西票號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曆史條件。我國近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是山西票號誕生的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對貨幣金融提出了新要求。

    我國的封建社會經濟,至明代中期以後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國外白銀流入的刺激,商品貨幣經濟有了較為明顯的發展。

    這種發展延續至清代前期,特別是康熙、乾隆時期,國內政治安定,農業生產發展,商品貨幣經濟較前更為活躍。國內市場擴展,不但有眾多地方性市場興起,而且全國的大市場也在逐步形成之中。

    商品經濟的發展,一方麵為商品的轉軌開辟了廣闊的流通幅度,自然地對貨幣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促使封建金融機構開始突破單純兌換範圍,逐步過渡到信貸階段;另一方麵,埠際貿易開展,使商品流通幅度擴大,出現了不同地區債務清算和現金平衡等新問題,於是需要匯兌專業化。

    銀幣的廣泛使用,大致是從明英宗時田賦折收金花銀開始。至萬曆年間,由於實行一條鞭法,規定向政府交納的田賦、徭役、土貢、雜役等按人丁土地的一定比例全部並入地畝,折銀征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