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個食品誤區

正文 第九章:嬰幼兒醬油的真實一麵(1/2)

    近來,超市中貨架上悄然出現了一種“兒童醬油”,這種醬油宣稱含有孩子需要的鈣鐵鎂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有利於兒童健康,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兒童、尤其是嬰幼兒真的有必要吃醬油嗎?

    醬油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料,原本家家戶戶常用的醬油,如今也逐漸因烹飪方式和菜肴不同而進化為用途不同、風味不同的生抽、老抽、蒸魚豉油等。近來,一種“嬰幼兒醬油”、“兒童醬油”又悄然出現在各大超市貨架上。打著“讓孩子更健康地吃醬油”的旗號,兒童醬油、嬰幼兒在包裝上下足了功夫,誘惑了不少媽媽們。但是,嬰幼兒是否真的需要吃醬油?醬油中號稱含有的“鈣鐵鋅”又是不是真的有用呢?

    到超市裏去轉一圈,無論標簽是“醬油”還是“生抽”、“老抽”,其配料表內容基本是由“水、非轉基因脫脂大豆、小麥粉、食用鹽、穀氨酸鈉、白砂糖、酵母抽提物、5‘-肌苷酸二鈉、5’-鳥苷酸二鈉、苯甲酸鈉、三氯蔗糖”組成,有機醬油的配料則更少,一般是“水、有機大豆、有機小麥、食用鹽”。

    從配料表中就可以看出,無論寫成“食用鹽”,還是讓人看不懂的添加物,其本質都是鹽,這是因為在計算食物中含鹽量時,都以“鈉”為標準。也就是說,盡管配料表隻寫了“食用鹽”,但醬油中的鹽並不止來自食用鹽,還有各種來自添加劑的鹽。因此,盡管醬油經過大豆製品的釀製,含有蛋白質,但其主要原料是鹽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

    包括醬油在內,不少家長對於給孩子加鹽、味精等調味料感到格外糾結,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總擔心孫子孫女離開了鹽會覺得東西不好吃,於是力主讓年輕的父母們加糖加鹽。

    1~3歲寶寶的膳食建議“口味以清淡為好,不應過鹹,更不宜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含味精、雞精、色素、糖精的調味品”。輔食裏沒有鹽味,孩子會覺得不好吃,進而挑食——這其實隻是吃慣了鹽的大人們一廂情願的想法。

    嬰幼兒出生後即接受母乳,在味覺上隻會接受到極少量乳糖,輔食中不加鹽對於6月齡寶寶來說味覺上並沒有太大差異,既然輔食中沒有必要增加食鹽,那麽醬油同樣也是沒有必要添加的調味品。

    為什麽不給嬰幼兒添加鹽和調味品?

    原因一是我國日漸高發的高血壓與食鹽的高攝入量有關,想要控製成人鹽的攝入量必須從嬰幼兒時期開始,讓孩子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才能更有效控製高血壓的發病率。

    試想一下,一個在兒童時期吃慣了重口味的孩子,長大了以後如果將鹽的攝入量大幅削減,對於他來說所有的食物都將索然無味,那時候想要控製鹽的攝入量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原因二是嬰幼兒的味覺正處於發育過程中,對外來調味品刺激非常敏感,增加調味品成習慣後,一旦少了調味品,反而容易導致孩子挑食、厭食。原因三在於,嬰幼兒的腎髒係統發育不完全,如果吃的鹽過多,代謝過程中容易加重腎髒負擔,甚至可能導致腎髒受損、病變,得不償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