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個食品誤區

正文 第五章:薄薄“奶皮”的醇香(1/3)

    牛奶在加熱後會產生一層薄薄的奶皮,這層奶皮是不是全是脂肪?它是否還含有其他的營養物質?煮出奶皮能不能、該不該吃呢?是不是煮出奶皮越多的牛奶質量就越好?

    牛奶煮沸後冷卻放置,不久後牛奶表麵就會起一層薄薄的“奶皮”,有人說,這是“牛奶中的脂肪被煮出來了”,“奶皮中含有大量脂肪,要減肥的人不要吃奶皮”,也有人說,好牛奶才能煮出奶皮,奶皮是營養豐富的牛奶結晶,吃奶皮才有喝牛奶的意義……關於“奶皮”的說法可謂各式各樣,“奶皮”到底能不能吃?是不是有奶皮的牛奶才是好牛奶?本期食話實說,就來說說奶皮這個“牛奶的外套”。

    不少人感到好奇:常溫牛奶是均勻的液體,為什麽一加熱,就會出現一層皮?這層奶皮是如何“煉”出來的?對此張冬梅解釋稱,牛奶在加熱過程中,乳脂肪的膨脹和乳液粘度的下降促進了脂肪的上浮,使脂肪聚集到牛奶表麵,隨著加熱的持續進行,脂肪球膜蛋白發生變性,失去脂肪球膜的脂肪不穩定,很容易凝結在一起,同時,凝結在一起的乳脂肪還會吸附牛奶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降低表麵張力,最後形成更穩定的皮膜,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奶皮”。因此說“牛奶中的脂肪被煮出來了”也沒什麽不對,但煮出奶皮不代表剩下的牛奶中就沒有脂肪,撇去奶皮的牛奶不等於脫脂牛奶。

    一部分人認為,牛奶的奶皮中含有大量脂肪,不應該食用,奶業專家王丁棉針對此認為:“有些人認為這層膜全是脂肪,不敢食將其丟掉,這是件很可惜的事情。”奶皮當然能吃,但奶皮要不要吃,張冬梅認為,“還是應當因人而異”,“對於需要控製脂肪攝入量的人群,如肥胖、血脂高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人群,應當適量吃或不吃;但正在生長發育的孩子,還是建議把奶皮一起吃下去。”

    有人認為喝牛奶最主要的目的是補鈣,維生素D能夠有效促進鈣質吸收,但同時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去掉了奶皮以後,牛奶中的脂肪含量減少,不利於維生素D的吸收,同時也會影響鈣質的吸收,所以提倡將奶皮吃下去。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張冬梅表示,奶皮中含有一定脂肪和蛋白質,這意味著奶皮的存在會對牛奶的蛋白質、脂肪含量都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不代表牛奶中就沒有脂肪或蛋白質含量受損。

    “對於普通人來說,吃不吃奶皮對攝入脂肪、蛋白質的量影響不大,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如果你喜歡,那就吃,如果覺得口感讓你不舒服,那麽就可以撇去,也不會有多大損失。”

    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過去煮牛奶很容易就會有奶皮,而現在煮牛奶卻很少看到奶皮出現,這是不是因為現在的牛奶質量已大不如前?

    用奶皮產生的多少能不能判斷牛奶質量的好壞?

    奶業專家王丁棉解釋稱,現代的牛奶加工過程中為使人體更易吸收牛奶中的營養,就增設了-道叫做均質的加工工藝,將大體積脂肪變成小體積脂肪,使其更易被人體吸收,所以現在煮牛奶不容易看到奶皮出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