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專製夢——中國軍閥勢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正文 第20章 百川歸一——蔣介石(8)(3/4)

    認識相實踐又是不可相互替代的,用一個取代另一個意味著這個中介的全體消失。蔣介石恰是用—個取代另一個,在替代過程中抽掉這個中介的內涵,形成一種功利性極強的重在道德解悟和盲目苦行的實用哲學,這種哲學名符其實可以稱為維係哲學,盡鋒有孫中山的門麵和王陽明的內核,它畢竟是一種既非孫也非王的東西。從哲學的根本意義上講,它不過是一種反哲學的“哲學”。

    Ⅵ蔣介石的維係文化觀

    蔣介石的一生是在文化衝突的旋渦中度過的一生。他感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最大衝擊,也體驗到了傳統文化衰落的最大悲哀。長期的軍人生涯和曾國藩的影響,造就了他道學家冷峻的麵孔、不羈的個性與對陸王心學的喜好,釀成了他自負的狂人氣質。傳統文化賦予他最多的是儒學氣味,最少的是老莊風骨。在他身上,自大與自卑,崇實與尚虛,理想主義和現實功利主義,兩兩對立而又和諧共存。曆史輪到他發言的時候,傳統文化已經折騰了幾個正反題的輪回:否定、肯定、再否定,民族文化的反思也在幾十年的蹣跚之中深化到了一個相當的層次:思想意識。

    然而,當曆史的反思進入到這一層次時候,原來的思考卻又會重新困擾著人們:振興實業與改良精神的因果之爭,先後之爭,變成了那個古老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哲理難題。正如有的論者指出的那樣,唯智論的幽靈一直遊蕩在近代中國的思想界,許多人對思想意識決定的預設深感興趣,相信人的精神可以化為最終趕上,超過西方列強的物質力量,把民族複興的希望寄托在國民精神的改造上,或寄情古代道德的複歸,或著眼於西方精神的引入,在雞先蛋先的爭論中,不明而然地作出了習慣中性的結論。

    蔣介石也是一個執拗的唯智論者,他堅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越,依戀於傳統道德的魅力,自負於民族的悠久曆史。雖然,他清醒地感覺到東西方民族物質文明的優劣,國民素質的高下,但卻牽強地把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歸咎於文化上無自信和道德的敗壞,習俗的不良,他的文化觀基本格調是複古和向後的,基本情感是自負與自卑的混雜,其內在動機則是為他架構集團道德提供一種文化上的自信,因此,從更深更廣的視野來看,這樣一種文化觀決定了他整個維係意識的大體走向。

    1、本體論

    多少年來,中國人,尤其是漢族士大夫們,固執著天圓地方的宇宙圖式,一直堅信中國是世界中心,中國文化是世界文明之源泉,為人類文化之正宗,這種自我本位意識經過多少代的積澱,已經成為民族集體無意識的一種,形成固結不解的文化情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