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專製夢——中國軍閥勢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正文 第19章 百川歸一——蔣介石(7)(2/4)

    氣節之氣為忠義之氣,蔣介石一再宣揚:他的力量,“並不係於武器的多少,而在乎精神的強弱,人格的高低;在乎我們有沒有一股忠義之氣,能夠同生共死!”對於部下來說.發揚忠義之氣就是要與上司共生死,而他蔣介石當年上永豐艦就是為了與領袖同死,而“激揚忠義,發揚正氣”,因為“要曉得上官一分的恥辱,就是我們部下十分的恥辱;上官一分的危難,就是我們部下十分的責任!”所以他蔣介石才“覺得領袖統帥蒙難被困,是我部下最大的恥辱,如果我們是有良心的血性的部下,至少要都與領袖上官去同生死。”由此觀之,蔣介石所謂的忠義之氣,實際上是傳統封建道德“主危臣死”說教和封建幫會“同生共死”義氣的混合,前者為臣屬的單向責任感,後者為大致對等的道義交換,兩者的畸形結合,反映了蔣介石自身素質的複雜性。

    與忠義之氣相應,蔣介石的“節”也是忠貞之節,知恥之節,他非常推崇朱熹的名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認為凡是跟了他的人,都要以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的精神,嚴守節操。在他看來,胡林翼所謂“吾人任事,與正人同死,死亦附於正氣之列,是為止命。附非其人,而得不死,亦為千古之玷”之語,成為軍人唯一之寶鑒。守節,第一要附“得”其人,就要跟對丁人,言外之意就是大家都跟著他蔣介石;第二要堅定不移,不得中道換主人;第三,打起仗來要不成功便成仁,“生而辱,不如死而榮”。

    蔣介石之所以賣力地鼓吹氣節,從另一個側麵可以看出他的軍隊士氣之低,叛降之眾,尤其是在與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作戰時,雪崩式的“變節”常常使其窮於招架。盡管蔣介石的集團既有“主義”又有黨,但連他自己也明白,他的軍隊依舊彌散著“苟安偷生,得餉謀生”的習氣,比其他軍閥也好不了多少,這種軍閥先天的痼疾,救助於“氣節”自然也難以奏效。

    Ⅴ蔣介石的維係哲學觀

    政治哲學理論,是蔣介石維係意識的理論根基,蔣介石對他的部下曾說過:“你們如果要革命,無論遇到什麽危險、失敗、困難、疑怨、毀謗的時候,要都不致於動搖的話,那就要確定你們革命的人生觀,而要確定革命的人生觀,就先要有革命哲學來做基礎,有革命哲學的基礎,才能心意安定,臨難不苟,至死不變的來革命,如果革命黨員沒有哲學的基礎,遇到危險困難失敗或疑謗從集的時候,你就會隨時可以灰心,隨時變節,甚至朝秦暮楚,隨時可以使得革命的人格墮落,所以我們不怕革命失敗,也不怕環境險惡,隻怕自己把握不住,凡把握不住的人,就是沒有哲學基礎做我們思想和信仰的中心的緣故”。如果我們恰如其份地把上述言論中的“革命”理解為“跟著蔣介石幹”,那麽可以說這段話再明白不過地說明了什麽叫維係哲學,維係哲學理論的用途、目的。這種哲學是一種使人能自我把握得住,進而讓蔣介石也把握得住的意識根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