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專製夢——中國軍閥勢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正文 第17章 百川歸一——蔣介石(5)(3/4)

    從老百姓的“非禮勿動,”到高級將領的“慎獨”,修身之道可謂齊備了。

    2、兩教論

    要大家三省五省地“修身,”不但一般人沒有這分耐心,恐怕連蔣介石的親信也未必有這份“格致誠正”的閑情。所以盡管蔣某人喊破了嗓子,盡管都會在做“紀念周”時裝樣子,都會象念經一般背誦“總理遺囑”,但真正修身的人恐怕一個也找不出來。所以蔣介石覺得非來點外在的“教”與“育”不可,由此生出了拆字遊戲一般的“兩教論”。蔣介石認為,教育實際上應包含教與育這雙重內涵,教是指教訓,應該以灌輸“禮義廉恥為中心”;育指保育,應以“食衣住行為基本”,也就是說要象保姆那樣,從衣食住行教起,使之達到合乎禮義廉恥的目的。

    關於“教訓”,蔣介石認為首先要有一個中心思想作指導,這個中心思想就是三民主義,也就是禮義廉恥的“四維”,如果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蔣介石在廬山軍官訓練團的一次講話:“我們現在沒有君,當然談不上‘忠君’,但是我們是以黨治國,黨就是國家一個最高的組織,也就是國家一切權力與全國國民的信仰和精神之所歸宿。因此,我們現在可以提出一個口號,是為救國複興的根本精神,和今後一切教育的主旨,就是‘忠黨愛國’。接著,好象怕別人不明,他又說:‘在團長(蔣介石時兼廬山訓練團的團長)現在是全國的最高統帥,不僅是你們的最高上官,同時又是你們親切的師長,如果我是忠黨愛國,大公無私,當然全國的國民,尤其是軍人應該服從我’”。一切教育的主旨,中心思想,就是忠蔣的思想。

    其次,關於“教訓”的形式,蔣介石認為第一步進行宣傳,搞精神講話,因為“宣傳就是教育,我們以後要造就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都不能不從宣傳人手。”要隨時隨地“講演我們黨的主義,政府的命令,和現在的時局情形,使他們明白黨的主義,革命的意義。”而且,還要特別注意所謂宣傳的神秘性,也就是說,在宣傳某個人物的時候,用各種方法來提高他的信譽與聲望,“說得他如同一個神仙一樣”,當然,這個人物自然非他蔣介石莫屬,也就是說宣傳要達到神化蔣介石的目的。

    第二步要在潛移默化上下功夫。蔣介石不無神秘地說:“中國政治學家常用‘潛移默化’四個字,這四個字固然也有很大的毛病,但在政治上稍有手腕的人,無論對部下或對上官,總是選擇機會,適用時機,可以講話的時候便講話,不可以講話的時候就不講,他這樣的行動和態度,卻可以使得上官和部下在無形中間,不用講話,不動聲色,而使他們的習慣改變過來”。蔣介石所謂的“潛移默化”實際上就是耍政治手腕和權術,顯然,這樣的教育或者宣傳無疑意味著欺騙。

    第三步是要用教育者的人格進行感化。蔣介石說:“拿我們的人格來感化每一個部下,使部下的心和我們做長官的心感通融結,而成為一體,這決不是多發幾塊錢,多施一點惠,或放寬一點,隨便可以收買得到的。”人格感化,就意味著教訓別人的人首先以身作則,各級官長要以身作則,率先作忠於蔣介石的表率,實踐禮義廉恥,這樣做會使整個集團更加牢固。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將穩了兵自然會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