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專製夢——中國軍閥勢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正文 第11章 軍刀背後的心機(5)(1/3)

    第二,馮玉祥認為:基督教之道理,是大仁、大義、大忠、大孝,而忠孝仁義諸德是軍人須臾不可缺少的行為準則。他主張,與軍人最相宜的格言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反複告誡士兵:忠孝原無二致。能盡忠於國即無異盡孝於家,故汝等在此好好作事,即是孝子。在他看來,忠孝仁義的精髓無非是兩條:互相友愛,實行服從。既能橫向的互愛互助,又能縱向的服從上司,整個團體就不愁不固如磐石。前者體現為利他主義,而“利他主義者,即合群之要素也。”在馮玉祥看來也就是行仁義。後者自不用說,能服從就等於盡忠孝。

    第三,“耶教是吃苦主義所以信仰”,所以奉信耶穌基督就得敢於吃苦、樂於吃苦。馮玉祥一向認為當兵不吃苦就練不出好兵,因而也就不能打仗。因此他特別注意保持部隊的簡樸作風,甚至強行規定士兵餘下的薪餉必須存入銀行或寄回家中,部隊駐紮城市,官兵也不許隨便上街,而且西北軍平時訓練之艱苦為諸軍之冠。在馮玉祥看來“貧苦艱難為成功之母,諺雲:‘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又雲:多年媳婦修成婆。此語大可玩味。”當兵的吃苦受累是為以後出人頭地付的成本,因為馮國璋、段祺瑞,曹錕皆是當兵出身,保不準什麽時候就發達顯貴了。

    第四,基督精神是勇敢和樂於再生精神。馮玉祥認為,要學習耶穌基督為救世不怕犧牲的精神,身為信仰基督的軍人,應該抱定耶穌“隻能殺我身體,不能殺我靈魂的人不要怕他”的信念,勇於衝鋒陷陣。他告誡領洗的士兵說:要“信主不畏難,不怕死,然後可以受洗”。據說,馮玉祥在戰鬥激烈時曾大聲激勵士兵道:“諸弟兄們!你們後退,是入地獄,進攻是到天堂!”

    第五,基督徒的品格是忠誠老實。馮玉祥對部下能否忠厚老實是非常在意的,馮部招兵,一要看頭上有沒有小辮,二要看手上有沒有厚繭。他認為:“曾文正公有言,軍隊中人須是俠義一流,俠義者何,即本忠誠守信義,無一毫虛偽狡詐之謂也。”他生平最恨的就是油滑和欺瞞的行為,對部下類似的過失一向嚴懲不貸。

    這樣,愛國愛民的向往,忠孝仁義的推崇,吃苦精神的提倡,勇於犧牲,忠誠老實四者構成外耶內孔式的團體精神。有了這種精神,馮玉祥的軍隊確實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精神麵貌,一時土氣之高,人心之固,紀律之好,為時譽所集。然而,馮玉祥這種基督主義的道德實質上是中國農民互濟互助,吃苦耐勞,純樸憨厚性格的外溢。這種農民式的道德,在艱苦的物質環境下的確能進發出相當的凝聚力,但隨著場景的改換,物質條件的變化,這種農民道德就會逐漸失去魅力。這一點連馮玉祥也很清楚。在他看來他的軍隊其長處是能吃苦耐勞,而短處則是“不能見錢財,不能見女人”,所以最終在蔣介石的銀彈加肉彈的打擊下,他幾十年積蓄的力量一朝分崩離析,猢猻四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