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帝國風雲

第三百四十七章 最後狂瀾(2/3)

    楊義臣馬上想到了伽藍。

    這場決戰的核心人物就是伽藍,正因為伽藍忠實地執行了皇帝和中樞的南北決戰策略,使得皇帝和中樞在冒著極大風險的情況下,成功實現了決戰目的,再加上伽藍在第三次東征中所建下的顯赫戰績,帝國這位最年輕的將軍因此成為皇帝和中樞最為信任和器重的雷霆“戰刀”。

    決戰結束了,皇帝和中樞將如何使用這把無堅不摧的“戰刀”?

    如今外患暫平,皇帝和中樞所擬定的國防和外交大戰略已基本實現,接下來就是安內。安內包括兩個方麵,政治上是繼續推進zhngyāng集權製度的改革,軍事上是戡亂平叛,而它們能否成功,歸根結底,取決於帝國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的矛盾能否緩和。假如這個根本矛盾不能緩和,那麽zhngyāng和地方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惡劣,越來越對立,由此造成的惡果便是zhngyāng的政令出不了東都,而地方勢力卻迅速坐大並對zhngyāng形成威脅,繼而危及到帝國國祚的穩定和中土的和平統一大業。

    南北決戰的勝利,讓皇帝和zhngyāng的權威有所恢複,這必將導致皇帝和由改革派控製的中樞不會放棄政治改革,更不會向保守派貴族做出妥協。可以預見,國內的根本矛盾會越來越激烈,zhngyāng和地方之間的鬥爭會越來越失控。而帝**隊的戡亂平叛一旦失去了地方的支持,那麽可以想像,平叛會非常艱難,局勢會越來越惡化。帝**隊在戡亂平叛戰場上的節節敗退,必會影響到皇帝和zhngyāng的權威。皇帝和zhngyāng失去了權威,失去了對地方的控製,還談什麽政治改革?相反,就連前期包括先帝時期的改革成果,都將在瞬間葬送。

    所以,皇帝和中樞對伽藍這把“戰刀”的使用,是不難推測的。

    薛世雄做為東北道的最高軍政統帥,在決戰後所麵臨的是東北道鎮戍形勢因為五大主力軍團的慘重損失而陷入的嚴重危機,為此他不得不想方設法留下伽藍。

    決戰之後的伽藍,在帝**方已經成為新生代的鼎柱,而在大漠諸虜的眼裏。他已成為中土一道不可逾越的長城。可以這樣,隻要伽藍鎮戍中土邊陲,大漠諸虜乃至遠東諸虜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入侵中土。

    決戰之後的北疆,薛世雄、李景和楊恭仁都絕無可能離開,帝國在沒有足夠鎮戍軍的情況下,隻能依靠這些戰將們的赫赫威名來威懾北方諸虜。同樣,在代北,王仁恭也無法離開。不過,代北軍乃至太原鎮戍軍,都在這場決戰中損失慘重。尤其代北軍,因為王仁恭和王智辨為了將功折罪,始終指揮代北軍衝在最前麵,其損失極其驚人,基本上算是損失殆盡。假若代北沒有鎮戍軍。那對帝國和中土來,意味著什麽?所以。從薛世雄的立場來。即便不能把伽藍留在東北道,也要把他留在代北,從而使得整個大北疆能夠贏得一段休養生息恢複元氣的寶貴時間。

    若要把伽藍留在代北,楊義臣的舉薦就非常重要。做為代北貴族集團的領軍人物,楊義臣在代北可謂一言九鼎,勢力極大。由他舉薦伽藍鎮戍代北。皇帝和中樞就不能不慎重考慮伽藍的安置問題。

    楊義臣暗自苦笑。從北疆鎮戍的立場來,薛世雄的想法沒有錯,畢竟都是為了帝國和中土的安危,要人盡其才、人盡其用。但從東都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激烈矛盾來,薛世雄的想法就大錯特錯了。保守派勢力肯定不希望在國內的戡亂平叛戰場上看到伽藍這個惡魔,而皇帝和中樞為了對付朝堂上的保守勢力,肯定要把伽藍放到戡亂平叛戰場上,甚至直接放到京畿河南,由其負責大京畿安全,並對四方叛亂進行血腥鎮壓。楊義臣可以舉薦伽藍鎮戍代北,但由此帶來的結果是,伽藍必然會離開北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