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血色殘陽

第六十八章 朝鮮戰爭的突然爆發(1/4)

    318軍的訓練一直在如期的進行著,這段時間國際形勢已經是風聲鶴唳,朝鮮戰爭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性。

    王明宇在會議上不斷的強調軍容軍紀等問題,因為到了國外戰鬥之後很多事情身不由己,而且語言等問題都將成為障礙,所以在這個時候必須要提高警惕性。

    朝鮮戰爭為什麽會爆發?這裏麵到底有什麽樣的根源?下麵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朝鮮戰爭爆發的根源和一些內幕。

    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在德黑蘭會議上同意將日本殖民地——朝鮮半島在“適當的時候”應實現獨立。

    在1945年2月4日~2月11日期間,美蘇英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在蘇聯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塔簽定秘密協議,會議決定應該由美國、蘇聯、中國(國民黨政府)和英國實行國際托管。在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曾經問美國總統羅斯福有什麽外**隊要進入朝鮮,羅斯福回答沒有。

    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戰敗投降的前夕,美國提出以北緯38度線為界,即三八線,美國和蘇聯分別占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的提議,並得到了蘇聯的認可。由此演變後來朝鮮半島分裂南北陣營的導火線。

    1945年8月下旬,因蘇聯對日作戰出兵中國東北後前鋒迅速抵達朝鮮半島中部的開城附近,美國的海軍和陸戰隊仍然在數千公裏以外的衝繩,遂提出以北緯38°緯線為界劃分受降範圍(這就是“三八線”的來源)。

    斯大林由於既得利益(雅爾塔協議保證東北的利益和大連旅順軍港)並未受損,故答應了美國的要求。1945年9月美軍得以順利登上朝鮮半島。

    三八線以北麵積占朝鮮半島總麵積的57%,人口占總人口的40%,南部麵積占總麵積的43%,人口占60%。朝鮮半島北部為工業區,南部則是主要的糧食產區。美國一開始在南部地區任用日本殖民時期的行政人員,激起了朝鮮人的不滿,之後美國駐軍開始使用不了解當地情況的美國人替代日本人,也受到朝鮮人的反對。

    1945年12月29日,美**政廳公布了12月27日由美、英、蘇三國外長會議簽署的關於對朝鮮半島進行托管和建立臨時朝鮮半島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協定》。

    1946年3月組成了美蘇英托管委員會(中國因處在內戰邊緣未參與),形式上完成了雅爾塔協議中的約定。盡管該委員會的目標是在這個委員會監督下盡快使朝鮮半島選出自己的合法民主政府。

    但與此同時美蘇兩國均在自己軍隊的占領範圍內分別扶持了服從於自己的政權。處在冷戰邊緣的美蘇兩國均吸收了在歐洲的教訓,在作為雅爾塔協定中真空區的朝鮮半島問題上都開始大膽地設立“鐵幕”。

    此時,無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朝鮮民眾,都掀起了民族主義運動(包括“反托管”運動在內),主張成立全半島統一的朝鮮人自己的政權。美蘇兩國出於冷戰需要也同時放膽對自己勢力範圍內的反對派進行了清理。

    在北方,民族主義領袖曹晚植因反對托管而被蘇軍軟禁,1950年被殺害;蘇軍在朝鮮平北龍岩浦鎮壓了右翼學生運動,在新義州鎮壓了“反托管”學生運動;北朝鮮民族主義分子和右翼分子被掃除幹淨,在北方政黨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或左翼團體,右派基本消除,不但是右派,在**內部也有清洗,玄俊赫的關西**者以及朱寧河、吳琪爕關北派,不是被暗殺就是被驅逐出黨,他們的消亡正是由於反對金日成路線有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