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血色殘陽

第六十八章 朝鮮戰爭的突然爆發(2/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南方,1947年7月左翼民主派呂運亨被暗殺,該派作為一支政治力量便不複存在了。朝鮮半島的**各派解放後一度聯合重建,但在美國占領軍和右翼勢力打擊下活動空間越來越小,1946年年5月8日,美占領當局以“精版社偽幣事件”為借口,取消南朝鮮**等左翼政黨合法性,1947年南朝鮮**主要領導人逃往北方,它在南韓影響也就消失了。

    右翼民主黨領袖人物宋鎮禹,因為他宣稱配合政府軍的托管行為於1945年12月被暗殺金的“臨政派”雖然一度得到廣泛支持,但他密謀奪取南韓警察的管製權,遭到了失敗,於是美國政府把他作為民族主義分子,排除在外,後被極右翼警察安鬥熙暗殺;於是美國要想扶植一位傾向於美國政府的代言人,隻能是李承晚集團了。

    由於兩國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美蘇聯合委員會無法就朝鮮半島如何組織統一選舉達成協議。美國指責蘇聯在北方鎮壓右翼黨派和反對派,而蘇聯則指責美國在選舉問題上弄虛作假。

    有鑒於此,1947年9月17日,美國將朝鮮半島問題提交聯合國。主張聯合國設立聯合國朝鮮半島問題臨時委員會,負責觀察、監督分別在南北朝鮮舉行的大選,組成全朝鮮半島的國民議會,由國民議會再召集會議建立國民政府。

    10月31日,美國避開安理會直接將方案提交聯合國大會,盡管考慮到美國當時在聯合國的“號召力”蘇聯持反對意見,但聯大政治委員會仍以投票方式通過了美方的提議。

    由不包括美、蘇在內的9國組成“聯合國韓國臨時委會,監督建立全韓國議會並選舉統一的政府。1948年1月,印度代表梅農率聯合國委員會赴朝,安排統一選舉事務。

    蘇聯禁止在北朝鮮進行此種選舉,不允許聯合國人員入境,他們隻得在漢城考察後返回。1948年2月26日,聯大臨時委員會通過決議:“允許朝鮮人在盡可能到達的地方繼續選舉。”

    1948年5月10日,在美**警的嚴密戒備和監督下,南朝鮮(即後來的韓國)舉行了單獨選舉。據10日夜各投票點關閉後的統計,南朝鮮800萬選民中,大約85%以上的人參加了選舉。選舉的結果是李承晚以略優的優勢當上大韓民國首任總統。

    8月15日,資產階級性質的大韓民國政府宣告成立。1950年5月,韓國進行了新的一**選。李承晚總統的政黨隻保住了210個席位中的22席。

    而北方在沒有中立國的監督下,則采取了自己單獨選舉的措施,據蘇聯稱在北朝鮮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占99.98%,金日成當選北朝鮮的最高領導人。

    1948年9月9日成立了最高人民會議,它宣布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蘇聯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立即予以承認。

    1950年6月7日,朝鮮領導人向南北雙方人民發出呼籲,要求在8月5日至8日在整個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並且號召為此目的於6月15日至17日在海州召開協商會議。但這個提議由於朝鮮戰爭的突然爆發而沒有實現。

    由此,朝鮮半島形成了兩個在性質上和意識形態上相互敵對的政權。但根據曆次《大韓民國憲法》以及曆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都認為朝鮮半島上隻存在一個國家,國家處於分裂狀態之中,國家統一是雙方努力追求的目標。

    從民族主義的觀點看,朝鮮半島整個民族邁向了分裂,在不同意識形態下相互走向了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在意識形態上,還是在強調各自國家的合法性上,韓朝雙方都無法以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也是朝鮮戰爭爆發的最初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