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三十四章 安南形勢,平衡和耐心(2/2)

    實力是一方麵,時機也要掌握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這也是皇帝要給朝中臣子傳遞的重要信息,目光要遠大,別隻盯著國內那一畝三分地。

    國際形勢,特別是周邊的信息,一定要靈通。不能立於朝堂,卻憑著以往的印象,製定策略更不能紙上談兵。

    比如說安南的形勢,除了北鄭南阮正式開戰,割據於高平、太原的還有莫氏政權,一直依靠明朝作為其統治的靠山。

    皇帝已經暗中授意滇、桂兩省,對莫氏的支持力度逐漸加強,給北鄭埋下地雷。

    隻要安南形勢不穩,在湄公省的開發,吞並占城國,就沒有什麽阻力。

    而這,可能隻是開始。

    永樂四年,大明數十萬大軍南征,僅一年便橫掃南疆,恢複漢唐故土,不可謂不威武。

    宣德二年,在接連損兵折將後,明朝被迫從南疆小國撤軍,二十年經營毀於一旦,不可謂不狼狽。

    勝敗有數,殷鑒不遠。皇帝盡管想恢複漢唐故地,但也知道安南立國數百年,直接兼並會麵臨極大阻力,治理成本高昂。

    可也不能讓安南輕易得到安定,北鄭南阮的長期戰爭,高平莫氏的割據政權,同樣給了明朝縱橫捭闔,施展計謀,削弱其實力的好時機。

    兵部衙門內,兵部尚書熊廷弼和僚屬圍著巨大的沙盤,商討著和皇帝差不多的南疆問題。

    “情報再次確定,鄭氏最多能動員十萬餘人馬,阮氏能動員的兵力最多不超三萬。”

    熊廷弼聽著讚畫的匯報,微微頜首,緩緩說道:“阮氏的人馬基本上都堆在橫亙在山海間的順化防線,不可能南下救援占城。”

    臉上露出笑意,熊廷弼以輕鬆的語氣說道:“如此,攻打占城無憂矣。估計,捷報很快便會傳來。”

    “南阮不朝不貢,已是不臣。占城本我大明藩屬,卻向南阮進貢稱臣,不分尊卑,合該討伐。”

    一位少壯派幕僚的語氣比較激烈,指點著沙盤說道:“南阮不過仗著地利和葡萄牙人的火器與北鄭周旋,我軍水師可切斷其武器供應,更可向葡人施壓,斷絕對南阮的幫助。”

    “平衡,萬歲要的是平衡,要的是北鄭南阮長期的消耗。”另一位幕僚捋著胡子說道:“不能過分消弱南阮,要使其有拒鄭之力。”

    停頓了一下,他又繼續分析道:“甚至於,如果北鄭占據明顯優勢,我國應借高平莫氏牽製北鄭,使南阮有喘息之機。”

    熊廷弼微笑著說道:“不管怎樣的手段,安南不穩,才對我大明有利。此策當著眼長遠,十幾年,幾十年,也不必急於求成。宣宗時敗退安南,可為鑒也。”

    安南的南北戰爭,明國的宗旨和原則便是坐觀其鬥,不用付出太大的代價,使其消耗衰弱。

    至於吞並占領,在皇帝看來,不打得民怨沸騰,不打得國窮力弱,明國不會出手。哪怕是等幾十年,也不著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