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二十五章 土地新政(1/2)

    大明人口雖多,分流出上千萬也是世界第一。但從本土向海外移民,到底還有著很多的製約條件。

    遠海航行,總要不暈船吧,那就限製在了沿海地區;陸地上也是一樣,從西北到西南,比如將要占領的緬地,水土不服就令人望而生畏。

    依照當時的醫療水平,這些問題都不是很容易解決,隻能從就近或相似環境的地區移民。

    比如湄公省,接收的便多是南方沿海,以及雲貴廣西等省的人口。而將要占領的緬地,則計劃給雲南的土司分流,名為開枝散葉,實則分薄其力量。

    所以,南下北上的擴張,是分別對應不同地區的百姓,讓他們有充足的土地,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而對於土地兼並,皇帝的認識又深入了一步,暫時停止了土地收歸國有的計劃。但藩王的封地,衛所的屯地,現在已經全部收回。

    土地集中,有利也有弊,從長遠來看,是利大於弊,便於集約化管理,便於機械耕種。規模化農場的效益,肯定比單家獨戶要高很多。

    而從古至今所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標,總是有始無終,成為了理想化,或是蠱惑人心的口號。

    原因很簡單,也很複雜。

    皇帝知道,就算是朝廷收回全部土地,按照農民的數量平均分派,不出十年,秩序照樣混亂。

    就一個最常見的原因吧,農民因病因災無法生活,能出賣的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麽,或者是房屋,或者是耕地。

    也有原來貧苦的農民,因為種地,或者其他方式致富,又會去買地擴大生產,變成地主。

    當然,土地全部收歸國有,農民隻有耕種權,沒有買賣權,能夠解決很大的問題,這也是皇帝原來的思路。

    可從目前看來,皇帝覺得土地全部國有化,也未必就是最合理的政策。況且,要實現這個目標,強行搶奪是下策,用錢收買則耗費過多。

    國有化、私有化同時存在,或許更能促進土地的開發,特別是新開拓的疆域,比如肥沃廣袤的北大荒。

    京城,中華商會總部。

    督察官楊潤民居中而坐,在京的商會成員齊聚,會議還未開始,眾人在竊竊私語。

    “嘿嘿,二十倍罰金,你這是何苦?”

    “少交了兩三百,被罰了四五千,這賬算得!嘖,嘖。”

    “年輕人就是眼皮子淺哪,隆興的老掌櫃怕是又要重新接手了。”

    “隆興商號在大同邊市的份額,是給了四海,這後麵應該有緣由。”商人甲晃了晃手中的文件通報,撇了撇嘴。

    此時,楊潤民幹咳了一聲,掃視人人,待會場安靜下來,才沉聲道:“有關隆興商號偷稅漏稅的處理,已經做出,也都分發給了諸位。希望各位引以為誡,勿貪失大。”

    商會的成立,都有規章製度,都要經過朝廷相關部門的批準。自察自糾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有督察官坐鎮監督,也是必須的設置。

    而督察官不僅監督商會成員的守法情況,還負責解決與地方官府的糾紛,或者對地方官府的刁難敲詐勒索,為商賈主持公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