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套攻略(2/2)

    綜合各方麵的舉措,盡管今年陝西全省鬧災,但實際情況卻還能支撐。老百姓也還過得去,沒有遍地餓殍的淒慘景象。

    洪承疇也向東拱了拱手,說道:“從川、鄂、豫、晉四省運來的糧食物資,按目前的速度和數量,明年即使顆粒無收,也能夠支撐百姓糊口。隻是要繼續供給軍用,還是不夠的。”

    陝西今年是全省區域的災害,相鄰的省份則未受災,或者是災情較輕。按照賦稅就地存儲的原則,這幾個省確實有餘力救濟陝西。

    況且,各省的存糧若是不足一年所用,還可以從外麵運來的糧食中得到調劑增加。

    其實,這也是分段運輸的一種形式。隻不過是朝廷主導,各省官府承擔運輸和屯儲罷了。

    三分天災,七分**。皇帝早已知道曆史的明朝滅亡,關鍵原因並不是大災害。

    隻要朝廷重視,各地官府得力,渡過大災害並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務。

    而且,一邊抵抗災害,一邊布局北方,借機收服蒙古諸部,皇帝認為是完全能夠達到的目的。

    孫傳庭對此也充滿信心,原因很簡單,從遼東抽調的精兵強將使北方各軍鎮的明軍的戰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對蒙古諸部有著很大的優勢。

    在平遼作戰的幾年中,各地明軍的武器裝備至少提升了一個層次。遼東的部隊,更從實戰中摸索出了對付遊牧民族的戰術打法。

    “即便是無戰事,軍隊所需的糧餉還能拖欠?”孫傳庭對洪承疇的計算表示了異議,“攻占前套並不困難,之後隻需供應三千守軍的糧草物資便足矣。”

    意思很簡單,軍隊怎樣都要吃飯,不打仗的日子裏難道還能紮起脖子?所以,增加的糧草物資,就是路運輸的耗費。

    打下河套也是十拿九穩,蒙古諸部擋不住明軍的大舉進攻,以及犀利的火力。剩下的問題就是長期駐守,穩固對河套的占領。

    三千明軍憑著燧發火槍、火炮,哪怕是比較簡陋的壕溝胸牆,也足以重創來犯的蒙古諸部。這樣的兵力,把後勤供應降到了最低,壓力大大減輕。

    何況,前套地區的河流縱多,自然條件是很好的。《明史紀事本末》雲:“河套周圍三麵阻黃河,土肥饒,可耕桑。”指的就是這裏。

    就是最壞的打算,前套地區和陝西一樣,大災害之下無法耕種,軍隊也不過是換個地方駐防,損失的是運輸補給的錢糧。

    “前套可耕種。”洪承疇了解得不少,很篤定地說道:“西有奢延水,西北有黑水,經衛(今陝西榆林)南為三岔川流入,又北有大河(即黃河),比大旱的陝西要強很多。”

    孫傳庭露出笑意,說道:“有亨九兄這番話,本督的信心更足了。”

    兩人為同科進士,關係倒還融洽。孫傳庭官職高,卻不倨傲,也對洪承疇的才幹甚為欽佩。

    但兩人卻並不知曉,皇帝不僅要收複河套,還準備提前推動走西口的移民行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