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章 信王巡察,老魏謙辭(1/2)

    不管到什麽時候,就算沒有了地主,佃民也是肯定存在的。

    因為,沒有自己的田地,給別人打工,那也可以算是佃民的一類。

    而土地國有化,對於皇帝來,還在猶豫和遲疑之中。土地兼並的利弊,他還有著另外的思路和想法。

    人人有地種,人人有飯吃。在封建社會,這可能就是太平盛世的的象征。

    但皇帝卻深知,農耕社會最終會被工業社會所取代。倒不是沒有人種地了,而是做工的更多,卻並不需要擁有土地。

    可大明帝國必須有足夠養活子民的耕地,這是皇帝的底線。手中的飯碗必須端得穩,絕不能光依靠對外掠奪,或者是購買。

    即便如此,隨著農業技術和耕種機械的進步,也不需要全民皆耕。

    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以後可能還會降到十分之一,這個比例的農民,應該就能夠養活全國人口。

    也就是,把目標定在土地國有、人人有田,已經不太符合曆史的發展規律。

    皇帝的思想確實在發生著改變,這與幾年前的想法已經大不相同,更加符合曆史發展的規律,也更加契合大明帝國的實際情況。

    一邊是不斷地減免賦稅,使土裏刨食兒的農民能喘口氣;一邊則在發展工商,紡織機械在改進,道路運輸在加快,海外貿易在擴展……

    工商稅收是大頭兒,鏡子等新商品是暴利偏財,土地賦稅則從大明帝國的財政支柱地位上不斷弱化。

    皇帝認為自己已經摸索出了正確的發展之路,當然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對於阻礙他恤農求安定的地主劣紳,自然不會客氣。

    因為他深知,曆史上的大明帝國不是被災或建奴滅亡的,而是亡於貪官汙吏,亡於地主劣紳。

    大災害來臨時,那些地主豪紳家真的沒餘糧嗎?成千上萬起義的農民是靠什麽生存的,吃大戶而已。

    明軍真的缺餉缺糧嘛,崇禎頂著罵名不減災民賦稅,頂著下大亂搜刮的三餉,又有多少真的落到了明軍士兵手裏?

    朝廷投入的錢財很多,鬧得災民揭竿造反,明軍的戰力卻不見提高。可以,崇禎是啥也沒做好,兩頭兒都搞砸。

    沒有抓住症結所在,更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差勁,幹得越多,情況越糟,這就是崇禎的悲劇。

    皇帝抬眼看著殿內的信王,心中浮起種種複雜的思緒,臉上卻沒有特別的神情,還帶著勉勵的微笑。

    “到了陝西要多走多看,再做決定,勿因傳言而偏聽偏信。”皇帝緩緩道:“廠衛在陝西的耳目,朕還是相信的。”

    朱由檢躬身應是,知道皇兄的吩咐所內含的深義。皇兄信重廠衛,這是眾所周知的。盡管他不是很讚成,認為這有失堂正。

    皇帝卻不想知道朱由檢想什麽,既然他是主動要求的差使,讓他去災區走走看看也好。

    雖然朝廷已經提前做了準備,賑災也沒有中斷,可災區畢竟是災區,那番情景想必也會讓朱由檢有更多的觸動。

    “陝西巡撫的奏疏,朕已經準了。”皇帝沉吟了一下,繼續道:“吾弟便順便攜旨前往,嘉勵那幾個深明大義的鄉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