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論(2/2)

    盡管徐光啟以宗室人口為例,算出了三十年增長一倍的數據不夠準確,但依然有著很好的參考作用。

    不管是二十多年,還是三十多年,皇帝認為自己的用生之年,應該能夠見證大明人口突破三億。

    現在才一億多,土地已經不夠了;人口增長一倍,情況會有多麽嚴重,可想而知。

    其實,隨著新作物的推廣種植,支撐三四億人還是能夠做到的。可隻是喝玉米糊糊粥,吃地瓜啃土豆的盛世嘛?

    而且,三億四億也不能讓皇帝感到滿足。

    什麽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滾一邊去。人口眾多,意味著勞力多、兵源廣、賦稅收得也多。

    盡管人口數量和國家強盛不是絕對的劃等號,但在多數情況下,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參照。人多好辦事嘛,“人口眾庶主義”還是很有道理的。

    徐光啟躬身受教,盡管心裏並不是很認同。

    “明年以縣為單位,進行一次人口普查。”皇帝沉吟著道:“人口要與耕地大致相當,對於大災害的抗擊,才會更有力。”

    徐光啟想了想,道:“微臣以為,可出台關於移民的政策。無地者,難以維生者,自然會加以響應。也不必非去很遠的地方,附近省份調劑,或許最能讓百姓接受。”

    安土重遷,還是安土重遷!

    皇帝也有些無奈,背井離鄉,或者是遠遷落戶,對於很多老百姓來,都是逼到最後的選擇。

    其實,皇帝更願意把遠途遷徙稱為冒險開拓,並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加以大力提倡。

    也正如徐光啟所,隻有活不下去了才會積極響應。曆史上有明證,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不都是死中求活的冒險?

    可附近省份調劑,作用還是很有限。象河南、陝西、北直隸、山東等省,閑置土地或未開墾的荒地,幾乎是沒有的。

    遼東可以,但最好還是經過一年的休生養息。如果馬上就大規模移民,朝廷的負擔很重。

    “呈上奏疏,先由內閣討論吧!”皇帝勉強同意,畢竟也是個辦法,作用就算是,也勝於無。

    再次拍了拍書籍,皇帝又補充道:“還有這農政全書,盡快完本,盡快修改,盡快刊印出書吧!”

    三個盡快,表明了皇帝對於農政的迫切,也是對這本書的肯定。

    盡管大型農書已經有了數種,比如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元代王禎的《農書》等等,但重點在生產技術和知識,可以是純技術性的農書。

    《農政全書》中則有開墾、水利、荒政等等一些不同尋常的內容,並且占了將近一半的篇幅。

    以“荒政”為例,其他大型農書雖然亦偶爾談及一二種備荒作物,甚至在元王禎《農書》中開始出現“備荒論”,但篇幅極少。

    而《農政全書》中把“荒政”作為一目,竟有十八卷之多,為全書十二目之冠。

    目中更是對曆代備荒的議論、政策作了綜述,水旱蟲災作了統計,救災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後還附草木野菜可資充饑的植物414種。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